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成长。
这个夏天,一群年轻的实习生走进永川的田野、社区、工厂,用脚步丈量热土,以行动诠释担当。他们或顶着烈日深入乡村采访,或耐心陪伴社区儿童度过充实的暑期托管生活。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他们褪去青涩,收获成长,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用热情与汗水书写青春的答卷。这组实习日记,记录了他们扎根一线的点滴故事,也见证了新时代青年在奉献中绽放的蓬勃力量。
智研永川 法暖阡陌

讲述者:西南政法大学“智研永川 法暖阡陌”实践团
7月15日,松溉古镇油纸伞制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钞师傅的工作室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学徒。面对劈竹如丝、制骨似玉的传统工艺,西南政法大学“智研永川 法暖阡陌”实践团队的9位成员在罗师傅指导下,从绘图到上油全程参与。“制作伞骨最考验耐心,但当伞面撑开的刹那,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成就感。”罗师傅的话语里透着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当得知油纸伞传承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时,队员们自发记录制作流程,探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可能性。“我们不仅要当非遗的记录者,更要成为传播者。”队员张心雅擦拭着手中绘制的油纸伞说道。
7月的永川,暑气蒸腾,西南政法大学“智研永川 法暖阡陌”实践团队带着“普法+文化探寻”的双重使命来到永川,开启一周的实践之旅。
重庆市一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西政实践团来永川的第二站。在永川秀芽的核心产区,错过采摘季并未阻挡队员们的探索热情。茶山上,炒茶师傅手掌翻飞的劳作身影;茶厂里,现代化设备与传统工艺的完美融合;竹海间,茶竹共生孕育的生态密码——这些都成为队员们调研的重点。他们不仅记录着茶叶加工的每个环节,更深入思考“茶竹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的创新路径。“从一片茶叶里,我们读懂了永川人‘守正创新’的发展智慧。”队员刘凌涵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在文化探寻的同时,队员们围绕自身专业特长展开全年龄段的普法宣传。中山路街道玉清社区的暑期课堂上,法律知识抢答赛正热火朝天进行。队员们将邻里纠纷、校园矛盾等真实案例转化为趣味问答,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间,法治的种子悄然生根。“我们特别设计了游戏化教学环节,让6-12岁的小朋友在情景模拟中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队员庞雨沐介绍道。与此同时,云谷社区的白皮书普法宣讲也在同步展开,“青年行·中国心”的主题分享,让社区居民在鲜活案例中感受新时代法治建设的脉搏。
记者手记:
从油纸伞作坊到社区普法课堂,从茶山竹海到街头巷尾。这个夏天,9名青年学子在永川的田野间收获的不仅是调研数据与实践经验,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与新时代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
连续7年的“山海”之约

讲述者:上海海事大学“羽爱童行”实践队
7月的何埂镇石笋山村,蝉鸣阵阵,绿意盎然。上海海事大学“羽爱童行”实践队的22名大学生志愿者如约而至,为宁静的山村增添了一抹跃动的色彩。这已是他们连续第七个夏天跨越千里来到这里。
2019年,上海海事大学与永川何埂镇正式签订共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一段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便在此生根发芽。7年间,已累计超过170名上海海事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将青春的身影留在了石笋山村的课堂和乡间小路上,他们用知识、陪伴和关爱,温暖了500余名留守儿童的成长时光,让这份“羽爱”跨越地域,持续“童行”。
7月6日,在石笋山村村委会,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正生动展开。实践队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分为“中国红”与“海大蓝”两大板块:“中国红”板块聚焦红色文化、党政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浸润,引导孩子们感悟家国情怀,汲取精神力量;“海大蓝”板块则充分发挥海事大学的专业特色,航海历史、船舶旗语实操、航模拼装、港口知识等课程,为从未见过大海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瞭望广阔海洋世界的窗口。孩子们专注地拼装着航模,认真地模仿着旗语手势,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书本上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焕发生命力。支教让我们有机会将所学转化为行动,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这种价值感是无可替代的。”志愿者汤雅菲在指导孩子们时深有感触地说道。实践队队长吕浩铭则道出了团队的初心:“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不仅传授知识,更致力于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中汲取养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睿教授,作为实践队的指导老师之一,见证了7年来的点滴变化。“这个平台意义非凡。”赵教授表示,“它不仅让我们的青年学子深入基层,真切地了解国情、民情,参与到和美乡村的建设中;更重要的是,它像一座桥梁,为石笋山村的孩子们打开了认知外部世界的大门,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记者手记:7年光阴流转,从黄浦江畔到巴渝深山,170余次青春的奔赴,500多个童真的梦想被点亮。上海海事大学“羽爱童行”实践队用7年如一日的坚持,带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开阔的眼界、温暖的陪伴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份跨越千里的爱与责任,在石笋山村持续传递,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一抹亮丽的青春色彩,也为“支教”二字赋予了更深沉、更持久的内涵。
渝西都市报记者 涂 燕 陈 巍 凌泽英 实习生 蒋沈辛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