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川东部81.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陈食街道以创新的居民议事制度正悄然改变基层治理格局。
作为永川城区东拓的“主战场”,综保区、渝昆高铁等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征地拆迁、工农利益协调等治理难题也接踵而至。自2023年7月全面推行居民议事制度以来,陈食街道搭建起制度化、规范化的民主协商平台,50名来自企业、教育、农业等领域的议事代表,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截至目前,累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46件,化解矛盾纠纷130余起,募集社会帮扶资金40余万元,奏响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交响。
制度创新:民主协商有章法
陈食街道构建起系统完善的居民议事制度运行体系。在永川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永川区人大陈食街道工委出台《居民议事会议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创新”四大原则。制度规定每年召开两次固定会议,听取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开展专项评议;闭会期间则组织专题调研和监督视察。代表产生兼顾广泛性与专业性,通过“党组织推荐+群众联名推荐”方式推选出的50名代表中,妇女代表占32%,村(居)民代表占55%。陈食街道还开展常态化培训,通过实施“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的闭环工作机制,有效实现群众意见“上得来”、政府决策“下得去”。
民生实事:破解难题暖民心
居民议事制度最根本的生命力,体现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025年3月28日,在第一季度代表活动暨居民议事会议上,代表们在视察雅迪二期项目及装备产业园后,现场收集37条建议,其中幸福水库整治成为焦点。
这座灌溉3404亩农田的小型水库因涵管断裂导致蓄水不足,直接影响4800余名群众的生产生活。陈食街道复兴寺村议事代表余谋接到群众反映后,迅速推动街道开展调研,最终促成区水利局投资整治。截至2025年7月,工程进度已达95%,长期困扰村民的用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类似案例不断涌现:冯家坪村代表蒋维明推动1.2公里“冯保路”改建完工;长滩河村代表刘艳反映的陈家坡便桥破损问题,从发现到修复仅用3天;王渝等代表监督完成万寿路17户危旧房拆除,保障了三官殿小学上千名学生通行安全。依托“马路办公”“现场监督”等机制,2024年以来已有28件群众建议落地见效。
多元参与:共治共享促发展
代表们既做“监督员”,也当“服务员”:区人大代表冷丽连续三年组织免费健康体检,惠及所有辖区65岁以上老人;区人大代表薛祖德、魏寿勇等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区人大代表们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调研,走访长城汽车、永津高速等项目,累计回应企业诉求15项……
2025年上报数字人大系统的民生实事项目中,莲花场镇改造、2800亩撂荒地复垦等5大工程均源自议事代表提议。“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模式,让街道决策更加贴近民意、贴近民心。
面对联络站点建设待加强等挑战,陈食街道人大工委2025年计划实施“三大提升工程”:每季度开展履职培训,深化“千名代表走基层”活动;推进15个民情联络点数字化改造,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巡查长效机制;完善履职积分与激励机制,开展优秀代表评选。正如陈食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杰所言,要将居民议事制度持续打造为“收集民意的传感器、凝聚共识的议政厅、改进工作的助推器”。
从马银村的产业园区到双河口村的田埂乡间,从东方红水库的整治现场到冯家坪村的硬化公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代表走访、议事会议、民生实事落实中得以诠释,生动绘就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图景。
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玲 通讯员 肖纤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