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听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职教出海”助力“渝车出海”
来源:渝西都市报 编辑:唐婧元 2025-09-16 10:00:45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重庆市“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深度推进的背景下,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以职业教育国际化为核心抓手,通过搭建海外服务网络、推行国际技能认证、深化校企协同合作,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构建起“教育-人才-产业”协同发展生态,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注入“城职力量”。

海外服务站:

构建“教学-实训-认证-售后”一体化网络

作为重庆市首批“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服务站,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依托“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联合泰国教育部、老挝技术与通信部等机构,在海外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服务站,实现技术输出与人才培育双轮驱动。

在老挝,学校与老挝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合作设立工作站,并建成“老挝共享国际产业学院”,构建“一院四中心”(职业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课程资源中心、技能培训中心、公共实训中心)平台,已向老挝输出17项课程标准并获其教育体育部认证。2024年6月,副校长陈志军带队赴老挝开展国际技能交流,与老挝教育体育部达成赛项宣讲、师资培训等多项合作,覆盖当地450余人次。

陈志军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25年5月在泰国塔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设立工作站,并联合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拉差武里技术学院开展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培训。2025年1月,学校教师吕值敏还受邀赴泰国珂叻学院,为当地20所院校的45名教师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项培训,推动中泰技术标准互通。

此外,学校在印尼联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尼分公司)、哈萨克斯坦携手阿拉木图市综合职业学院,建立国际产业学院与培训基地。2025年4月,哈萨克斯坦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培训班在渝开班,10名学员通过考核获重庆市首批“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新能源汽车维修师(初级)证书,成为中哈职教合作的直接受益者。

国际认证与培训:

打造“标准共建、人才共育”体系

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学校构建起覆盖“海外学员-国际师资-国内骨干”的全链条培训认证体系。截至2025年7月,已累计培训沿线国家技术人员超640人次,开发国际化职业标准9个、国际课程20门。

在海外培训方面,2025年学校先后开展哈萨克斯坦、泰国两期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培训,课程涵盖电池管理、驱动电机检修、整车控制系统等核心模块,采用“理论授课+中国品牌车型实操”模式。长安汽车还提供泰国市场在售车型用于实训考核,确保培训内容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在国际认证领域,学校2024年12月正式启动“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工作,首批认证覆盖新能源汽车维修等16个领域。2025年4月至7月,先后完成哈萨克斯坦首批新能源汽车维修师(初级)认证、泰国首批国际技能认证师资认证以及国内首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师资认证,48名来自吉林、四川、重庆的职教骨干获“一带一路”技能筑梦师资证书,为认证体系落地储备核心力量。

针对国内国际化师资培养,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赴德国、俄罗斯开展学术交流。2024年11月,4名教师赴德国参加为期21天的“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培训;2025年6月,唐传胜、邱德贵老师赴德国开展西门子机电一体化认证交流,持续提升教师国际教学能力。

校企协同:

精准赋能“渝车出海”行动计划

聚焦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去”需求,学校与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渝车出海”核心企业深度合作,围绕人才培养、技术支撑、标准输出三大核心领域,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助力本地车企由“整车出口”向“本地化生产+服务”转型升级。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与长安汽车于2024年5月联合开设“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专业泰国留学生订单班”,采用“企业技师+学校教师”双导师制,将长安企业文化与岗位标准深度融入教学体系。该项目计划为长安泰国基地培养3000名高素质技术人才,开创了长安汽车164年历史上首次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海外技术人才的先河。订单班学员不仅系统学习整车控制系统检修等关键技术,还能接触长安在泰国销售的新车型实训设备,真正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在技术支撑方面,学校牵头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汽车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汇聚20余名国家级技能大师资源,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院校的技术协同平台。同时,学校在老挝设立新能源汽车工匠学院,为长安、赛力斯等企业在东南亚的海外基地提供技术研发支持与人才储备保障。

在标准输出方面,学校联合中设咨询(重庆)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成立“中国—东盟现代城市建设职业教育联盟”,聚焦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需求,主导制定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填补当地行业规范空白,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通过“人才培养—技术赋能—标准输出”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学校正以精准化、系统化、国际化的产教融合路径,全面赋能“渝车出海”行动计划,为重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展望:

拓展全球服务网络,助力产业集群建设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校构建的“一核双元五体”职业教育“出海”模式(即以共同体为核心,学校与企业双主体,涵盖人才培养、境外办学、标准输出、师资建设与技术合作五大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该模式作为内陆教育对外开放的创新范式,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列为教育开放高地建设的典型案例,合作网络已拓展至老挝、泰国、哈萨克斯坦等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足已有成果,进一步深化国际化办学战略。未来三年,计划将海外服务站布局扩展至中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实现海外服务站点覆盖10个国家,国际技能认证人数突破2000人次,推动职业教育标准、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的国际输出。

同时,学校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中文+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型培训模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区域协同、产教融合优势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化与“渝车出海”重点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合作,聚焦重庆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目标,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与前沿技术支持。

学校将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之力服务国家外交与经济发展大局,不断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赋能“一带一路”的“城职答卷”,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贡献职教智慧与城职力量。

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