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永川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为生动展现新时代永川民营企业踔厉奋发、创新突破的蓬勃气象,即日起,永川区融媒体中心正式启动“服务民营经济永川融媒企业行”活动。
我们将通过文字、影像、声音的全媒联动,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永川民营企业的活力与担当,既为企业塑造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搭建优质平台,更以媒体的力量链接资源、凝聚共识,共同书写新时代永川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期起,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与笔触,走进一家家扎根永川、逐梦前行的民营企业,倾听他们的创业心声,见证他们的成长足迹。
在永川高新区三教园区板桥食品产业园,菽乡(重庆)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的低沉轰鸣与豆豉特有的浓郁豉香交织弥漫,身着统一工装的操作人员在全自动化设备前专注作业,一袋袋包装精致、标识鲜明的“君意”永川豆豉有序输送下线,仓库中,整齐堆叠的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并远销至海外市场。
谁能想到,这家如今拥有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突破万吨的企业,最初仅以3万元起家,只有3名工人,默默坚守着永川豆豉这一传统风味。而从单一的地方特产,到如今衍生出豆豉粉、方便食品、豉香酒等100余种产品的“豆豉世界”。
作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君意”食品坚守永川豆豉非遗技艺精髓,深度融合现代科技与先进管理理念,扎实推进产业升级与产品质量提升,探索出了一条食品产业现代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智造赋能守正出奇
老技艺有了新温度
不再是“靠天吃饭”,不再受制于季节更迭。在“君意”智能化工厂中,科技已悄然重塑百年豆豉的制作方式——大豆经自动清洗后乘传送带“漫步”进入蒸煮区,温度和湿度由数控系统精准拿捏,发酵过程则在恒温恒湿环境中静默完成,仿佛每一粒豆都享受到了“私人定制”般的呵护。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退场。相反,“君意”依托自动蒸煮、自动拌和、恒温恒湿发酵、自动包装等一系列先进数控设备,将老师傅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控制的标准化流程,有效突破了传统豆豉生产中的多项技术瓶颈。截至目前,已累计取得1项发明专利和11项实用新型专利,有力推动了非遗工艺的标准化与规模化传承。
如今,企业已建成了2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工厂,智能化生产线年产能突破1万吨,极大增强了市场响应与产品供应能力。
在全面提升产能的同时,企业始终将食品安全视为生命线,专门设立实验室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任何不符合出厂标准的产品一律返工,绝不允许流入市场。通过人工控温控湿等现代技术,企业彻底摆脱了传统“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实现全年连续稳定生产,保障了产品质量的一致与安全。
目前,“君意”食品已进入德庄、胖子鱼、杨国福、红灯笼等多家餐饮企业的供应链,某知名包子品牌也将其应用于馅料之中。市场反馈积极,客户满意度持续攀升,企业凭借过硬品质赢得了广泛信任。
豆豉“破圈”跨界生长
传统味道闯入新江湖
你以为豆豉只能焖鱼蒸肉?在“君意”的世界里,它早已变身多面手:豆豉粉、方便食品、豉香酒……百余种衍生产品组成了一个热闹的“豆豉宇宙”。其中最出圈的“豆豉杯”,曾创下日销10万的惊人纪录,成为年轻人追着买的网红零食。
“豆豉宇宙”的背后,是一支汇聚高校智慧与非遗传承的“科研天团”。面对快速变迁的消费市场,企业积极布局新零售领域,注重贴合年轻群体消费偏好,与西南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联手成立“菽乡豆豉食品研究院”,十余名工程师、五位非遗传承人、二十多位科研人员在此共谋风味创新。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在这里不是对抗,而是共舞——正如宋军所言:“传统是根,科技是翅膀。”
未来味道
健康、国际与一颗上市的初心
2023年,“君意”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管理蜕变——构建四大中心,引入现代化企业架构。君意食品创建人宋军也从“事事亲为”转向“聚力团队”,真正实现了从作坊主到企业家的跨越。同年,他荣获“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可谓实至名归。
而未来的蓝图,早已绘就:企业将以年增20%—50%的速度向前奔跑,预计2027年产值破亿,2032年超两亿元。一座融合研发、人才、培训与营销的创新中心大楼也即将拔地而起。
但这还不是终点。“我们要做更健康的食品”,宋军这样承诺。接下来,“君意”将深入功能性食品与健康饮食领域,推动品牌走向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并全力冲刺“中华老字号”与资本市场——让这一抹重庆风味,飘香世界。
渝西都市报记者 余淼 潘玥希 肖必胜/文 刘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