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历经近一个月充实而紧张的学习研讨,推动“泸永江”融合发展干部进修班结业仪式在永川区委党校。60名来自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永川区、重庆市江津区的学员,满载学习收获与实践思考,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毕业答卷”。
本次进修班紧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时代命题,设置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课程。学员们系统学习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前沿理论与政策,深化了对“一盘棋”思想、“一体化”发展的认识。课堂上,专家教授的精彩讲授高屋建瓴;案例教学中,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引发深思;结构化研讨里,思想碰撞的火花不断闪现;现场教学点上,一线实践的鲜活案例直观生动。
结业仪式上,调研成果展示成为最大亮点。各小组学员代表依次登台,以扎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严谨的逻辑,汇报了他们的调研发现与对策建议。有的小组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新部署,提出通过共同推动建设国际大枢纽、共同打造产业转移大平台等方式,把“泸永江”融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建议。另一小组针对大陆溪流域(川渝段)水环境治理中流域治理存在多方制约、农业面源治理成效不足等问题,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严控面源污染等系列建议。还有小组将目光投向产业发展,就泸永江茶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路径,如共同组建三地茶产业联盟,整合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建立“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的协同机制。
台上讲得投入,台下听得认真。每一次调研成果展示都凝聚着学员们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对区域融合发展的深度思考和责任担当。现场掌声不断,交流互动热烈。老师们对调研成果的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成果紧扣实际、分析深入、对策务实,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这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视野的开拓,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能力的提升。”学员、泸州市委编办监督检查科科长易静深有感触地说,“此次学习,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提升了业务能力,更开阔了融合思路。接下来,我将立足自身岗位,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作实践,在推动‘泸永江’融合发展上贡献更大力量。”
学员、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吕先成表示,此次“泸永江”融合发展进修班,对我而言是一次全面的“充电赋能”。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深入泸州、江津、苏州等地的实地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区域协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农业农村工作者,我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永川与泸州、江津在农业产业链共建、乡村治理联动等方面深化合作,努力为“泸永江”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员、江津区法学会副会长郑思月表示:“这段时间,无论是专家对区域战略的精辟解读,还是三地学员间围绕协作路径的思想碰撞,每一场学习交流都为我拓宽了新的认知边界。党校的系统教学更是精准打破知行壁垒,重塑了工作思维。返回岗位后,我将把学习收获转化为实干行动,为泸永江协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据悉,该进修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管理严格。学员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履职能力,真正成为“泸永江”融合发展的积极宣传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定实践者,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显著成效。
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 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