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潘玥希
在永川区朱沱镇卫生院,68岁的张大爷手持CT报告,满意地说:“拍片子不用跑县城,家门口就能找大专家看病!”这温馨一幕,正是永川区人民医院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鲜活缩影。近年来,医院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痛点,以人才下沉、数字赋能、急救提速等为抓手,将“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健康愿景转化为百姓可触可感的幸福实景。
县聘乡用:
让专家扎根乡土,让技术薪火相传
“以前做微创手术得往城区跑,现在家门口就能搞定!”来苏镇卫生院的陶阿姨掰着指头算账,“路费省了,陪护少了,关键是安心。”变化背后,是永川区人民医院落实“县聘乡用”机制释放的有效活力。
“县聘乡用”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区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县聘乡用”政策,出台《卫生技术人员服务基层管理办法》,选派医生骨干常驻基层,通过“科对科”共建、“师带徒”跟岗,把静脉溶栓、无痛胃肠镜、腹腔镜等50余项新技术搬到乡镇。李洋、田野、蒋杨峥、杨杰等20余名“下沉”医生累计带教基层医师百余名,真正实现“留技术、更留人才”,让卫生院有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数字赋能:
云端架起健康桥,诊断跑出加速度
“急诊影像10分钟、心电图3分钟出结果!”在永川区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大屏幕实时滚动着来自西藏芒康、四川泸县等跨省市医疗机构的影像数据。
2018年起,医院整合优质资源,建成“一中心两平台”(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向上连接新加坡百汇癌症中心、北京301医院,向下贯通全区23家镇街卫生院、7家民营医院,累计远程影像诊断突破30万人次、心电诊断93万人次。“24小时主任级医师在线值守,让偏远地区患者同步享受区级医院精准诊断,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三大中心:
抢跑生命时速,守护黄金救援圈
“从乡镇检查到血管再通仅用97分钟!”一名急性胸痛患者通过医共体绿色通道,获得高效救治。
自2019年以来,永川区人民医院高标准建设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急救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实时急救信息平台,构建起“基层初诊—120快速转运—专家候诊—术后康复”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现每年通过绿色通道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超100例,胸痛患者平均抢救时间大幅缩短,卒中致残率显著下降,为患者抢出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全力打造立体化基层健康服务圈。组建涵盖心血管、内分泌等10余个专科的专家团队,开展“健康直通车”系列义诊活动,足迹遍布城乡,年均服务群众超万人次。创新开设“阶梯式”培训体系,通过理论授课、远程指导、跟岗进修等多元模式,累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2000余人次;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从人才培养、设备配置到流程优化全程指导,助力6家基层医院搭建基层胸痛单元、5家基层医院搭建基层卒中单元、3家基层医院搭建创伤救治单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末梢延伸。
从专家下沉“输血”到技术扎根“造血”,从云端诊断打破时空壁垒到绿色急救,永川区人民医院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将优质医疗资源化作春雨,滋润患者的心田。如今,“看病不再远、健康有依靠”已成为群众最踏实的获得感。
未来,医院将继续深耕基层健康圈建设,让健康之花在城乡大地处处绽放,绘就全民健康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