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听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迈雷特机床:从“跟跑”向“并跑”跨越
来源:渝西都市报 编辑:张潆丹 2025-08-16 12:25:48
整装待发的机床成品。
整装待发的机床成品。

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实习生 沈钰涵 文/图

智能装备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尺,它以信息技术为神经、自动化技术为骨骼、人工智能为大脑,构建出能自主感知、分析、决策的先进制造体系。从精密加工的数控机床到自动分拣的物流机器人,从在线监测的智能传感器到精准调控的工业控制系统,这类装备正通过智能化改造,让传统生产方式发生从“人工主导”到“数据驱动”的深刻变革,在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永川高新区凤凰湖产业园卫星湖片区,重庆市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雷特机床”)的厂房里,这种变革也正在悄然发生。作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研发生产的企业,用一个个精准运转的齿轮、一组组流畅联动的轴系,诠释着智能装备的核心价值,也成为永川智能装备产业从“跟跑”向“并跑”跨越的鲜活样本。

8月14日,迈雷特机床加工车间20台崭新的机床整齐排列,工人们正手持平板电脑,对设备进行最后的智能化校准。“这批7轴联动数控机床,每台有300多个传感器,能实时反馈加工精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001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60。”生产技术总监杨明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介绍,这批价值近2000万元的设备即将发往湖南,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箱齿轮的精密加工,“这是我们今年交付的最大单笔订单,也是国产高端机床在细分领域打破进口依赖的又一次突破。”

迈雷特机床是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的西南生产基地。自2012年该公司创立以来,就将“技术自主”刻进了基因里,构建了“数控系统+整机装备”的双研发体系——前者相当于机床的“大脑”,后者则是“躯干”,这种“脑体合一”的模式,让其在多轴联动控制、工业数字仿真等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

“就像人要同时掌握大脑思考和身体行动的能力,机床也得‘能算会动’才行。”杨明拿起一块齿轮毛坯解释,传统机床加工这类零件,需要工人反复调试参数,而他们的智能系统能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提前模拟加工全过程,“比如加工一个螺旋伞齿轮,系统能预判刀具磨损轨迹,自动补偿参数,让成品合格率从85%提升到99%。”目前,企业的高速六轴数控滚齿机、数控螺纹磨床等产品,不仅占据国内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加工领域的20%市场份额,还打入了以精密制造著称的德国、瑞士等33个国家,成为国内少数能与欧美品牌同台竞技的数控机床企业。

将时间拨回到2015年,迈雷特机床初入永川时,只租用了一间不足千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当时全国有5个城市向我们抛来橄榄枝,最终选择永川,既是市场驱动,也是‘软环境’的吸引力。”杨明回忆,企业考察团曾用一周时间蹲点永川,发现这里不仅有长城汽车等机床“刚需”企业,更有让企业安心发展的“温度”。

这种“温度”,体现在区经信委企业服务管家的记事本上。“小到员工子女入学,大到生产线扩产审批,管家都会主动上门对接。”杨明翻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介绍,去年夏天,企业因暴雨导致原材料仓库漏水,凌晨3点联系管家后,不到两小时就有应急队伍到场处置,“这种‘不叫不到、随叫随到’的服务,让我们能把精力全放在技术研发上。”2021年,总投资1.2亿元的西南生产基地建成时,服务管家甚至提前协调好了水电气接入,让企业实现“拎包投产”。

如今,这片占地80亩的基地已成为迈雷特辐射西部市场的“桥头堡”。2024年,企业产值达4000万元;今年前7个月,企业产值就已达到4000余万元,订单排期直抵年底。在生产车间的看板上,一组数据格外亮眼:国产化率72%,零配件本地化率53%,其中机座、机身等核心结构件均由永川本地企业配套。“我们测算过,本地化配套让物流成本降低18%,交货周期缩短近1个月。”杨明说,这种“扎根一方、带动一片”的模式,正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精髓所在。

不过,在快速成长的背后,挑战依然存在。“我们年产机床150到200台,看似数量不多,但每台都要经过电气、机械、钳工等4个工种的200多道工序,加工周期长达2到4个月。”杨明坦言,高端机床生产“慢工出细活”的特性,让企业必须在规模与精度间找到平衡。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永川智能装备企业从2015年的12家增至如今的68家,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开始显现。

在杨明看来,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梯度、有协作”的产业链生态。“智能装备不是孤立的机器,而是由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整机制造、应用服务组成的有机整体。”他建议,永川可以围绕像迈雷特这样的“链主”企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在前端引入传感器、精密轴承等核心部件企业,填补本地空白;在中端推动企业分工协作,比如有的专注系统开发,有的专攻整机装配;在后端培育设备运维、二手设备再制造等服务企业,“就像一场足球赛,不能人人都想当前锋,得有后卫、中场配合,才能赢下比赛。”

这种思路与永川的产业布局不谋而合。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永川正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按照“资源+市场+场景”培育思路,以组建一个数控机床联盟为抓手,带动完善核心零部件配套等产业生态,打造形成重庆台正产业园、重庆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德产业智能制造合作区三大生产基地,联动重庆高端精密数控机床交易中心、西部环球锦标智能装备交易中心、线上产业电商平台三大市场,延伸布局机床再制造,打造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聚集覆盖数控机床全环节的西部数控机床之都。

从西南基地的第一台机床下线,到如今产品远销海外,迈雷特机床的成长,恰似永川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一个切片:它既有企业对技术自主的执着,也有地方对产业生态的培育;既有面对市场竞争的冷静,也有突破瓶颈的智慧。正如车间里那台7轴联动机床,每一个轴的精准转动,都离不开其他轴的协同配合,而永川智能装备产业真正挺起脊梁,靠的正是这种“各展所长、互为支撑”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