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赋能 让成长看得见
——永川区兴龙湖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初探

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
永川区兴龙湖小学成功探索出“4+X”走班选课之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带来新景象:“五育”赋能,让成长看得见。
“五好少年”评选引发评价新思考
据兴龙湖小学党总支书记陈小渝介绍,根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若干措施》精神,以及《永川区新时代学生评价指导意见》的要求,兴龙湖小学结合办学文化及学校实际,于去年9月开始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平时申报推荐学生参评‘五好学生’,‘五好’的概念比较笼统、虚空,也不具象、具体。”该校副校长先忠良说,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才能让学生得到成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在党建引领下,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围绕“品德、学习、健康、艺术、劳动”五个方面,按照全面性、发展性、客观性、激励性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好少年荣誉,同时也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真正实现“兴龙逐梦 汇智成湖”。
“五育并举”激发学生内驱力
围绕德智体美劳,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品德好少年、学习好少年、健康好少年、艺术好少年、劳动好少年”评价行动,构建 “兴龙五好少年”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新体系,让学生知晓成长方向、看得见努力目标、掌握闯关方法,激励学生争做好少年,努力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一个学年中,如果一个学生集满“品德好少年、学习好少年、健康好少年、艺术好少年、劳动好少年”,则评为“五好少年”,评选不设人数限制。到“六一”节时表彰两批,如果有的学生还欠缺某一个“好少年”的荣誉,他们可以查漏补缺,补上“短板”,期末考试后全校再开展一次表彰,让更多学生向优秀看齐靠拢,让他们的努力成长不仅自己看得见,还被更多人看见。
据介绍,兴龙湖小学对学生评价设有“关键词”,每项评价列表显示,各年级有对应的内容和标准。其实施方案既有大的指导方向,又有小的实施细则,具有很强的指引性、可行性。
品德好少年,具备明辨是非、诚实守信、有爱有责、坚韧不拔等品质,通过典型事例、阶段总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集中评审、自主申报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明确了评价途径、具体方式 、评审(佐证材料等)。
学习好少年,评价标准有热爱阅读、勤学善思、乐天创新、知行合一,以及相应的体现方式;通过期末成绩、科技节挑战、阅读挑战、思维挑战、学科竞赛、学习成果展、项目式研究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样设置有具体的评价方式。
健康好少年,以热爱运动、牙齿洁白、眼里有光、浑身有劲为标准,通过健康(体能)测试、项目挑战、比赛获奖、自主申报等方式参与评价。
艺术好少年,以向善向美、情感饱满、心灵美好、有才有艺为标准,通过艺术测试、任务完成、比赛获奖、个人申报等方式进行评价。
劳动好少年,以心灵手巧、不怕吃苦、出力流汗、热爱生活为标准,通过阶段综评、任务完成、优秀作品、比赛获奖、个人申报等方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
综合评价让“成长”看得见
“五好少年”,每年的评价方式和内容、标准会有所创新,避免学生陷入老套路,推动学生评价的改革。
名额不设限制。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只要学生集齐5个好少年的证书,就可以获评校级“五好少年”。
开设“绿色通道”。无论是哪类好少年评选,如果学生认为自己闯关成功或者有些艺术类获奖没能及时上报,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将材料上报相关处室,或者到闯关现场考评,让学生感受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
“到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表彰了两批‘五好少年’300余人。”陈小渝说,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知晓自己的优势、短板,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内驱力,大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该校以“五好少年”标准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切入点,也促进了国家教育标准的贯彻落实。
“这样的评价改革,师生、家长都积极参与,学校工作也能更好地落实。”陈小渝说,下一步学校思考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色课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人人有平台,成长看得见,培养真实、完整而富有个性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