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黄瓜山山脉的怀抱中,永川区吉安镇尖山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这里,山水相依,产业兴旺;这里,乡风文明,邻里和睦。日前,尖山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深化思想教育培育文明乡风
走在尖山村的村道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画报随处可见,悄无声息地传播着正能量,引导着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尖山村开展了10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科学生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村规民约》和各类评选标准的制定,为村民的言行举止树立了标杆。“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常态化开展。8次评选活动中,2个“最美家庭”、1位“好媳妇、好婆婆”、2个“最美院落”成功出圈,其中2户获评永川区“最美家庭”,2个院落获评永川区“最美庭院”。这些身边的榜样,激励着村民们积极参与文明新村建设,在自我教育与发展中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尖山村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以村党总支书记为队长的志愿者小分队下设5支专业小队,开展的1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孤寡老人送去关怀,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村规中对文明新风的倡导,得到了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全体党员的积极响应。他们以身作则,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从俭在尖山村蔚然成风。现在的尖山村,社会风气积极向上,成为一方文明净土。
推进产业发展拓宽致富之路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尖山村发展的基石。S545公路改扩建项目顺利完成,37.6公里的组组通公路实现硬化,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35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庄的夜晚,30余个监控摄像头和“综治云”系统守护着村民的安全;7户脱贫攻坚危旧房改造、3个清洁院落改造,让村庄焕然一新。
产业发展是尖山村的活力源泉。1.5万亩梨子、800余亩李子、500余亩蓝莓、300余亩杨梅,构成了尖山村特色水果产业的版图。5家农家乐分布在乡村,吸引着八方游客。尖山村综合服务社、云边边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引导电商发展,成为水果销售新渠道。202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22.9万元。
该村始终坚守耕地红线。通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推广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技术,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抓好环境保护守护绿水青山
在环境卫生治理方面,尖山村推行包片管理模式。11位驻村干部每人包76户,走家串户,指导垃圾分类,监督“门前三包”,帮助村民维护房前屋后的绿化,规范家禽家畜管理。网格化管理与党群共建划片制相结合,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责任区域的全覆盖。
资金投入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上级财政补助一点,村里出一点,群众担一点”的机制,让尖山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序铺开。100个垃圾箱、16个垃圾分类组合桶、95个活动垃圾桶配备到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的清洁乡村队伍每日收运垃圾,镇里统一清运,村庄的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改善。
每季度一次的文明户、清洁户评选活动,激发了村民守护环境的热情。87个“清洁文明示范户”、29个“清洁文明促进户”在评选中脱颖而出,以表彰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村民们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共同守护村庄的洁净。
强化基层治理,共建和谐家园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尖山村的党员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中,冲锋在前,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干群共创的强大合力。尖山村也因此先后荣获“重庆市市级文明村”“永川区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尖山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让村民充分享受到政治权利,提高了参政议政能力,实现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目标。
尖山村组建应急小分队和治安巡逻小队,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村民的应急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不断提升。
兴产业、美环境、抓治理,尖山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该村党总支书记黄运全说,全国文明村镇的荣誉,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如今的尖山村,洁净的村容与文明的乡风相得益彰,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尖山村正以奋进之姿,继续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渝西都市报记者肖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