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三尺青峰故事长 凌阁堂村有名堂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6-06-02 23:06:58
5月4日,区政协主席刘祥全、副主席马玉平和专题调研组一行,专程前往青峰镇调研历史文化遗存情况

三尺青峰故事长 凌阁堂村有名堂

——永川区政协历史文化遗存探寻之青峰篇

宋 波 龙远信/文 王国梅/图

 

古墓发掘现场

 

       5月4日,区政协主席刘祥全、副主席马玉平和专题调研组一行,专程前往青峰镇调研历史文化遗存情况,在实地走访凌阁堂村、凌阁堂社、凌阁堂墓、凌阁堂河、凌阁堂桥、凌阁堂井和牌坊坝、莲花石等后,深感“三尺青峰”史料多、故事长,变化大、有文化。

 

【历史沿革】

       “一匹白马吆磨走,三尺青峰水碾头。”青峰,其前身为“青峰里”,以境内有青草坡矗立如峰而得名。明成化《重庆府志·永川乡里》载:“永川有来苏、乐善二乡,在廓、桂山、青峰、阴山、双石……共二十五里。”

       从清康熙至今,尽管历经了从“里”、“场”、“联保”、“乡”、“公社”、“革委会”、“乡”、“镇”的变更,但一直以“青峰”冠名且原有建制和管辖范围始终未变,这在永川各镇街中当属唯一。

       青峰地处城郊西南,古为永川至来苏中大路之要冲。现有幅员面积49.1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人,是重庆市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重庆市二线蔬菜基地、重庆市级生态镇和重庆市文明村镇,正在打造“春观花、夏戏水、秋采摘、冬养生”的乡村新景观。

 

精美壁画:捧盒侍女图

精美壁画:执壶侍女图

精美壁画:骏马图

精美壁画:仙鹿图

精美壁画:三足乌图

精美壁画:花卉图

 

凌阁堂墓有壁画

       时间回溯到2008年4月10日。青峰镇凌阁堂村2社的村民们正在修建青峰镇至来苏镇的公路。

       正在施工的挖掘机一铲下去,“轰——”的一声响,泥土堆坍塌出一个洞,洞内美女壁画红光四射,村民们都被惊呆了。靠近细细端详,在一片纯白的洞壁上,竟然绘制有色彩鲜艳的祥云、马、鹿、侍女等人物和动物图形,姿态万千,栩栩如生……

       “这是重庆境内发现的第一座明代壁画古墓,也是重庆市保存完好的唯一的一座古代壁画。”区文管所李玉彬拿出彩印的资料,向调研组介绍当初发现墓葬壁画的场景,仍记忆犹新,激动不已。

       行至当年的发掘现场,这里早已没有当年的热闹与喧嚣。映入眼帘的只是一块种有五六十株玉米的黄土,夹杂在一条水泥路与小丘之间,距离约4米左右。

       “村民龙运武第一个进入墓穴,发现古墓石壁上有壁画,色彩靓丽、绘画精美,像刚画上去的一样。随后,还在墓里找到随葬品,有两件陶狮子、一个塔形陶仓罐。”现年73岁、曾经是老社长的康纪长介绍道。

       康纪长说,墓室内壁及拱顶红彤彤的,均绘有精美壁画,火红的太阳、衣袂飘飘的侍女、凝神眺望的鹿和马、象征吉祥的三足乌……一个沉睡了数百年的古墓就这样重见天日。

       据区政协委员、区文管所所长何祥松介绍,砖墓内绘有仙女、楼阁、三足乌、仙鹿、骏马、祥云、花卉、瑞草、红日等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壁画,手法上以墨线勾勒,用赭石、石黄、松墨填色,颜色鲜艳,用笔流利潇洒,惟妙惟肖,尤以人物传神,艺术水平较高。

       由于永川气候潮湿,不利于壁画保存,壁画经专业切割后,送至重庆进一步清洗、修复、加固及检测,现存放于市文物考古所。在一次市级展览中,还被市文物考古所摆在核心位置予以推介。

       为什么壁画具有唐韵,但当初鉴定为明代墓葬?

       调研组发现,凌阁堂壁画中的侍女,发髻、簪子、服饰、托盘、面貌、手势及神态,均为唐代风格,通过实地考证,发现了若干玄机。

       首先,出土器物、古币纹均为明代。出土的陶狮、陶仓罐都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古钱纹刻有“子贵孙贤”,出自明太祖洪武七年敕礼部会僧、道拟释,全国僧道遵行《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之后。后世可模仿唐代画风,但明代器物不可能出现在唐墓。

       其次,砖砌卷拱式墓葬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据重庆市考古所研究员张光敏鉴定,该墓为五座砖砌卷拱墓,实际是5座墓穴,呈一字排列,座北朝南。单座墓长约3米、宽约1.3米、高约1.5米,壁砖和墓顶全是青砖,光一块墓顶砖就有9.1公斤重,墓墙大砖则重达20公斤,具有明显的明代家族式墓群特征。这是首次在重庆发现此类墓葬,对于研究重庆地区明代文化、经济和墓葬习俗等具有极高价值。

       此外,墓葬形制也具明代特征。康纪长回忆说,“当初修路施工时,无意中挖开了该墓葬。其实,当时的墓葬,隔山坡约5米,上面还有两座坟山。”区政协调研组查阅资料后认为,明代朱元璋曾颁旨墓葬深基,节约土地,这与墓葬断代为明朝不吻而合;也正是因为上面还有别的坟山,才让古墓虽然被盗,但壁画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

 

凌阁堂村无凌家

       “明代古墓发掘于凌阁堂村凌阁堂社,墓主是什么身份,与凌阁堂的名字有无关联?”带着这个疑问,调研组现场调查了镇村干部及附近村民。

       现年70岁的康钦云老人,家离古墓仅百米,是凌阁堂村凌阁堂社的社员。他指着附近的一条小河,回忆道,“河对面就是康家院子,有上三房、下四房。院子最早是凌家的,也叫凌阁场。小时候,听老一辈说,凌家很早前曾出过大官。院子外建有花朝门,牌坊上雕刻有龙凤。朝门是在文革时期才被毁掉的。”

       正当调研组准备咨询凌家后人时,康钦云说,在与四方碑村合并前,包括凌阁堂社在内,凌阁堂村基本没有姓凌的。

       事出反常,必有故事。在调研组刨根问底之下,附近的康家人支支吾吾揭开了其中的谜底。当年,凌家为地主,康家为长工。因为120挑土地的归属,双方起了纠纷,最终打上了官司。由于决定胜诉的直接证据,取决于土地上一座老坟是否归属于凌家。后来,官方开坟验尸,里面并无残骸。个中缘由已无法考证。凌家败诉赔偿,后人遂迁往贵州。据说又辗转返回永川,落户临江。2008年,凌家后人根据族谱所绘先辈坟茔图,在凌阁堂社龙家屋基的竹山地,寻找到凌家始祖墓葬。调研组庚即探访,发现碑文上记载,“明朝成化(公元1456年)湖北孝感入川 始祖凌公珂大人墓 永川十七世子孙承源礼”等。

       据国军中将凌谏衔之子,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南大学教授回忆,当初湖广填四川时,凌氏始祖确有两兄弟由湖北入川,一在永川,一在江津。其父亲、国军中将凌谏衔生于永川临江,当地至今还有凌家场;江津凌家后人则出了个凌文远,他是中国著名诗人,历任永川税务局局长、江津县县长、中共江津县委第一书记、永川行署副专员、重庆市第八届政协副主席。

       据重庆文物考古所汪伟推断,明代由于葬俗葬制的演变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壁画墓相较于宋元时期大大减少。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对永川凌阁堂墓地发现的明代壁画墓所反映的独特丧葬礼俗、宗教信仰,分析明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民间化演变过程,墓主应当为明代湖广移民或其后裔。

       “市考古所在一次展览中,曾在核心位置,隆重推出凌阁堂墓地发现的明代壁画。市医药博物馆专家曾根据三足乌的壁画,推断墓主可能是一位名医。”区文管所李玉彬回忆道。据调研组查阅资料,三足乌既是中国古代崇拜的太阳精灵,也是散播瘟疫疾病的肇事者。从壁画绘制黑色的三足乌、彩色的花草等分析,应当带有“神农尝百草、祛病济世人”的寓意,不排除墓主当初行医或为医官的可能。

 

处处皆名凌阁堂

 

凌阁堂河

凌阁堂井

凌阁堂桥

 

       地名是一个承载了大量个体记忆与情感的地方标识,也是独一无二的地方文化。每个地方的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镌刻在斑驳的地名里,文化积淀、历史变迁都随着地名这个“活化石”若隐若现。

       在青峰镇,不仅是“青峰”二字从未更名,一直延续至今,在凌阁堂村凌阁堂社,其独特地名更是让人称奇。

       时值初夏,微风吹拂,绿竹婆娑,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河上有古桥,河边有古井。在这里,不管村名、社名,还是河名、桥名、井名,皆称为“凌阁堂”,这在我区行政村中较为少见。特别是在2014年12月,青峰镇原15个村合并为5个村。原凌阁堂村与李家庙、四方碑村合并,也依然保留了“凌阁堂”的村名,很是难得。

       凌阁堂河距离壁画古墓约200米,水面宽处20余米,窄处约10米。河水自西向东,由莲花寺流往麻柳河,是永川重要的饮水源。小河流经原凌阁场(现康家院子),当初有水碾,可谓“三尺青峰水碾头”的来由。如今,村民用青石砌筑了一条拱形堤坝,河水漫堤而过,自然形成了约2米多高的小瀑布,颇有“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细脉穿乱沙,竹声咽危石”之意境。

       凌阁堂桥在河堤上游约50米处,始建于清代,当初是连接来苏场和永川县城的重要通道。桥身整体长条石砌筑,石板厚0.65米,宽0.85米,桥全长25米,宽1.6米,用7墩8孔,素面。桥面距离水面0.95米,保存一般有风化。调研途中,有农妇在河边就着桥墩洗衣服,高度正好可直立。

       在河堤下游约200米,河边有凌阁堂井。古井由条石垒砌,外圆内方,井口内径0.5米、外径0.6米。井台呈方形,边长0.8米,井台四周饰有凸起的半圆形石块。井座毗邻凌阁堂河,平面呈方形,边长2米,保存完好。井水高出河面约1米多,刚好漫过井沿,水质清冽激人,从未干涸,当初满足了凌阁场院子300多人的生活用水,至今仍可使用。

 

古风今韵美名扬

       在走访调研了青峰红酒厂、牌坊坝村毛家沟文化大院、莲花石水乡项目后,区政协调研组一行认为,青峰是个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的地方。

       这里的村名社名,皆有历史故事。调研组细细察看《青峰镇志》,不难发现那些掩藏在地名后的人文历史。凌阁堂、佛岩寺、玉皇观、云台观、李家庙、骑龙穴等,让人对之前的古迹浮想联翩;莲花石、大拱桥、转龙桥、牌坊坝、四方碑、石朝门、五龙珠,依稀可辨当年的繁盛;青草坡、胡豆坪、山岔沟,让人直观感受到斯地的地理特征。

       这里的出土文物,让人记忆深刻。重庆境内发现的第一座明代壁画墓,其价值自不必说。在青峰镇已经发掘出的100多块恐龙化石中,大多数为食草性恐龙,夹杂其中的,居然有食肉性恐龙的牙齿、脊椎化石。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恐龙,难道能和平相处?至今让古生物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这里的乡情乡韵,有文化有特色。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让“青峰里·菜花香”声名远播。沿十里清溪,正在打造“青峰水乡”项目区,内有清桥、古井,有望成为重庆市钓鱼基地。“青峰里·高粱红”,融秋收采果酿酒榨油为一体,突出乡村产品的原生态。冬藏当养身,青峰镇通过发展中药鸡等,着力培育美食文化。最让人感慨的是,相关项目不仅是公司化运作,且投资者多为青峰本土的成功人士。他们或是博士,或是经商者,但因为共同的故土情怀,驱使他们投资家乡、造福乡邻。

       一个地方的梦想,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尊重传统文脉,方能创造现代文明。区政协专题调研组一行对青峰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

 

【微评录】

       5月10日,永川微政协推出图文《三尺青峰故事长,凌阁堂村有名堂——永川区政协历史文化遗存探寻之青峰篇》,受到关注和好评:

       刘祥全(区政协主席):让今天的经历成为明天最美的回忆。区政协调研组一行走村串巷、跋山近水,去探寻那些散布于各个镇街最具文化价值的历史遗存,既是分享,更是责任。时值初夏,入山进村,既可看到那夏花之灿烂,又能欣赏文化遗存之静美,何乐而不为?!

       马玉平(区政协副主席):区政协开展的历史文化遗存调研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调研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山高路远,我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敬业精神点赞。

       钟代华(区政协副主席、民进区委主委):青峰镇正着力打造醉美酒乡、青峰水乡、中药山鸡等乡村旅游品牌,而区政协历史文化遗迹的调研,恰好为之丰富了故事,增加了“名堂”,使农旅文巧妙融合,让遗迹价值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古老悠久与美丽小镇交相辉映。此乃区政协为永川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文化贡献。

       包玉海(青峰镇党委书记)、黄 健(青峰镇镇长):“春观花、夏戏水、秋采摘、冬养生”,青峰山美水美文化更美。区政协关于历史文化遗存的调研,将青峰深藏的内涵和美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为青峰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更为青峰的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添砖增瓦。

       刘 壮(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助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博士):永川区政协专题调研组由区政协主席带队,集中智力优势,密集调研23个镇街的历史文化遗存,用实实在在的文化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彰显了政协组织高度的文化自觉,必将极大地提升永川人的文化自信。建议区政协加强与文化遗产学院的专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为保护和开发永川历史文化遗存献计出力!

       刘 政(区政协调研员):一段历史一段故事!凌家的出走故事再次印证了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信心,要有决断的能力!

       凌泽恩(区新闻社专题部主任、永川凌阁堂凌氏后人):区政协“永川历史文化遗存探寻”专题调研组走进青峰,走进凌阁堂,唤起了我的家族追思与血脉记忆。这里“增补”一点,供专题调研组参考:凌阁堂凌氏族人大墓为8个。其壁画均应是在明朝时期完成,因为到清朝凌阁堂基本无凌氏族人居住。

       龙远建(青峰镇初中副校长):区政协历史文化遗存调研组实地走访凌阁堂村,挖掘文化内涵,讲好历史故事,对于丰富提升乡土文化、编写乡土教材,引导学生记住乡愁、乡情、乡音,从而培育他们的爱家、爱国之情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