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新石器时代陶窑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5-06-10 19:55:33
对于汉东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从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到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已有20多个年头。汉东城遗址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迹和遗存,并于1988年公布为永川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汉东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从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到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已有20多个年头。汉东城遗址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迹和遗存,并于1988年公布为永川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二普”时,汉东城遗址曾经出土过新时期时代的石锛、商周时期的陶鼎足、汉代石天禄等文物。随着“三普”工作和汉东城遗址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遗址内惊现新石器时代的陶窑。这些新发现,为我们研究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等重要历史信息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新石器时代陶窑。

        陶窑,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劳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它是人们最早利用火与土的历史见证。窑一般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指窑炉,即焙烧陶瓷器的重要设施,它的形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陶瓷产品的质量;二是指生产陶瓷器的窑口,比如邢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三是窑器,即陶瓷器,如哥窑制品、钧窑制品等。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发明了“穴窑”用来烧造陶器。商周时期,又出现了升焰式的圆窑和方窑,但当时的瓷器与陶器同窑烧造,并无专门的瓷窑,像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与印纹硬陶即是同窑烧制。随着制瓷业的不断发展,瓷窑才逐渐从陶窑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烧造瓷器的窑炉。

        按形制来分,窑炉有馒头窑(圆窑)、龙窑、阶级窑、葫芦形窑、蛋形窑等多种。其中,馒头窑与龙窑是最为常见的,且沿用时间较长,北方的平原地区多使用馒头窑,而南方的山区、半山区则多依山建造龙窑。

 
新石器时代硬陶。

        馒头窑又称“圆窑”,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而得名。馒头窑大约出现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北方地区流行的陶瓷窑炉形制,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多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馒头窑的特点是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湿性较好,适用于焙烧胎体厚重、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但由于它升温、降温都比较慢,烧成时间相对较长,且窑内温度前后、上下分布不够均匀,所以容易出次品。

        龙窑又称长窑,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长多在30—80米之间,形似长龙,故称之龙窑。龙窑结构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此后,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龙窑的特点是建筑方便,装烧量大,产量高,其升温、降温都很快,容易维持还原气氛,适合于焙烧胎体较薄、高温下釉黏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所以有人说龙窑是青瓷的摇篮。

 
新石器时代陶罐片。

        2014年,在汉东城遗址内发掘出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陶窑,该陶窑是重庆地区目前发现仅有的几个新石器时代陶窑。在永川属首次重大发现。该窑属新石器时代比较原始简易的陶窑,该窑开口略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窑室前部有一块平整的石板。窑室长1.16米—1.38米、宽0.98米、深0.3米。窑室壁厚约0.02米。从窑室内出土的夹砂卷沿陶罐分析,其时代应为玉溪坪文化时期。玉溪坪文化,以丰都玉溪坪遗址为代表,分布于东起巫山、西至渝西、东南到黔东北、北达川东北的地域内,距今5500—4600年,以卷沿罐、折沿罐、高领壶、圈钮器盖为典型器物组合的一支考古学文化。

        永川境内首次发现玉溪坪文化遗存,为研究重庆地区新石器考古学文化发展谱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探讨距今5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生活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图片由区文管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