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听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中医理论与中医院管理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4-04-17 21:57:40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既为防病治病的基础,又包含很多哲理,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精髓,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既为防病治病的基础,又包含很多哲理,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精髓,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中医院管理与西医院管理各有特点和内涵,笔者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整体观念与“治疗八法”运用于中医院管理中,自觉巧妙暗合,得心应手。

       一、辨证论治与中医院管理

       “辨证”就是把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为某种情况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而确定的疗法。辨证是治疗的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方法。

       将辨证论治应用于医院管理:即充分调研分析医院面临的问题,并找准症结,即“辨证”,再据此提出解决方案,予以“施治”。然后以实际疗效检验“辨证”是否准确和“施治”是否正确!

       辨证论治实质上也是一种个性化治疗思维:强调根据每个人的病症病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每家医院都有其不同的具体情况。因此医院管理不能单纯按书本上的固定套路来管,要针对实际情况分析研判。这就需要管理者辨证地分析判断,因地制宜找到问题症结和解决方案,这就是医院管理中的“辨证论治”。

       二、整体观念与中医院管理

       中医整体观念,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器官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二是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人要顺应大自然,按照自然规律生活和工作。

       应用于医院管理:一个医院是由各科室、各部门有机组成,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有各部门科室之间协调运转,医院才能有序高效发展。一个科室出了问题,就像人体某个器官发生疾病一样,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应有全局观、整体观,引导全院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与医院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以形成为医院发展壮大而共同努力的强大合力。

       医院与群众健康紧密相关,因此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应主动融入社会大环境中,履行好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神圣职责;医院管理者要明白“天人合一”的道理,人民群众就是天,要与群众血肉相连,要有仁心仁术,治病救人,福泽民生。

       三、中医治疗方法与中医院管理

       中医治病有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同时也可应用于中医院管理。

       (一)所谓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调和体表正气,达到祛邪外出的治疗作用,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的治疗方法。

       应用于医院管理,可表述为:树正气,出大汗,出大力。医院管理要“既祛邪,又调正”,树立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侵袭,使医院始终保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状态。

       (二)所谓吐法,即是当致病物质(如毒物、宿食、痰饮)停留在人体胃脘以上部位而形成的各种病症时,我们可以使用催吐的方法,使各种病理物质通过呕吐排出体外,达到去邪治病的目的。

       应用于医院管理:即注重发扬民主,让班子成员、全院职工不吐不快,畅所欲言;广开言路,让病人及家属吐露心声。管理者要乐于听逆耳之言,注意听取采纳好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三)所谓下法:中医的下法即是攻法,“病邪在里则攻之”,下法是泻下之法,用通泻的药物,让各种痰饮、积滞、毒气通过泻下,排出体外。

       应用于医院管理: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违法违纪的严重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猛药治苛,让医院卸下包袱,轻装前进。

       (四)所谓“和”法,有调和、缓和、疏解之意,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表里的方药,达到和解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有和解、调和、调理之分。

       应用于医院管理:即是注重协调各方,善于运用管理艺术,化解矛盾,调理纠纷,让医院和谐稳定持久健康的发展。对外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切实让病人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但需防“和而勿泛”,应坚持原则和底线,不能当“好好先生、和事佬”。

       (五)所谓“清”法就是清热泄火之法。“阳盛则热,热之极为火,热则清之”。清法是外感热病,内伤郁热的治疗方法,表证发热者,宜散而清之,内伤郁热宜“火郁发之”。

       应用于医院管理:就是善用“清热泄火之法”,及时解决问题,清除矛盾,化解纠纷。同时要注意掌握分寸、时机、原则,恰到好处,量力而行,做到既解决问题又不留后患。

       (六)所谓“温”法,“寒则温之”,有温散,温补,温热之分。温法要掌握尺度,药既要对症,用药亦适中,做到“温而勿燥”。

       温法用之于管理:医院管理工作要善用“温法”,一是处处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既要用物质奖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又要用事业心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二是关心和帮助群众,要让职工体会到医院的温暖,关心和帮助困难职工。

       (七)所谓“消”法,消法有消散之意,指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等方法,使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治法。对于病势急迫,“形症俱实”的必须急下,当用下法;而对于失治或久治迁延日久,病邪聚而不散,需要用消法。

       应用于医院管理:是指医院存积的矛盾、问题和纠纷,以及不合理的制度、机制等问题,久拖未决,渐成顽疾,该下决断之时,不能犹豫不决,要勇于担当,碰硬解决。

       (八)所谓“补”法,“虚则补之,补其不足也”。“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应用于医院管理:医院管理者调查研究各学科的发展情况,根据存在的薄弱环节予以适当支持。比如人才不足影响发展,需想办法及时引进,或及时培养;员工收入不高,积极性不足,需及时查找原因,找准突破点,提高职工收入,但需防“补而留滞”,避免出现花钱养懒汉现象,等等。

       中医的八法适应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同的症候,但病邪致病极为复杂,有时需数法并用,交替使用,并把握好主次、缓急、轻重之分,所以虽为八法,但配合之后治法多变,“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医院管理也一样,情况千变万化,也需要辨证论治,整体考虑,灵活掌握,随机应用。这样,才能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