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即日起,《渝西都市报》推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专栏,聚焦区人大年中会议制、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镇人大季会制、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制,以及代表家站点迭代升级等改革探索,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讲述人大履职故事,全面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焕发的蓬勃生机与创新活力。
夜幕降临,永川区胜利路街道黄墙加气站至堂皇坝路段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柔和的光晕沿着蜿蜒的道路铺展开来。村民曾德康饭后悠闲地踱步,指着灯光感慨:“从摸黑走路提心吊胆,到如今亮亮堂堂放心散步,这路灯安得太好了!”这四公里的光明之路,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绽放的生动注脚——从群众的呼声,到代表接访的笔录,再到部门联动的脚步,最终化为温暖民心的光芒。
民声入耳:群众呼声成为民主起点
故事始于2024年最后一天。区人大代表叶永忠深入选区接访选民,堂皇坝村新田坝子村民曾德康的焦虑被郑重记录在案:家门外的黄墙加气站至堂皇坝路段,入夜后一片漆黑,弯道多、车流急,“每次走都提心吊胆”。这个来自群众心头的朴素诉求,成为民主链条启动的原动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天上午11时,胜利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赵德兵、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顺洪便火速行动,会同村党委书记周顺建、小组长吕金兰踏勘现场,让民主的“第一响应”跑出加速度。
调研落地:脚步丈量汇聚民意共识
民意的火花需要扎实调研来点燃。短短二十天后,更深层次的民主协商拉开帷幕。永川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罗大成,街道领导赵德兵、何维川及规环办主任王立建等组成联合调研组,再次用脚步丈量这条“忧心路”。弯道密集、视野不良、民居商铺林立、四公里全程无灯……调研结论清晰指向重大安全隐患。多部门、多层级代表的共同参与,确保了问题诊断的精准性,也为后续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础——解决问题的共识在扎实调研中凝聚。
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点亮惠民工程
破局之道在于汇聚众智、凝聚合力。胜利路街道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这一基层民主决策的重要机制,将详实的调研报告、迫切的民生需求与可行的路灯工程方案,直通区财政局。这不是简单的“要钱”,而是经过充分民主协商、凝聚最大共识后形成的集体意志表达。区财政局的审批绿灯,正是对这一“源于民、议于民、惠于民”项目的高度认可。资金保障到位,点亮之路正式铺开。
民心所向:光明照亮基层民主温度
7月11日,沿线路灯全部安装完毕。三天后,村民小组长吕金兰带着乡亲们滚烫的喜悦走进街道办公室,那句朴实的方言“我们社的路灯安好了,老百姓高兴惨了”,成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最真挚的“验收评语”。从曾德康的“点题”,到代表“传题”,部门“解题”,财政“答题”,再到群众“阅卷”,环环相扣的民主实践,最终让光明驱散了积压已久的出行阴霾。
暮色中,新装的路灯宛如一串璀璨的珍珠,温柔地守护着蜿蜒的归家路。散步的村民身影清晰,笑语在夏夜微风中流淌。这束光,不仅照亮了老成渝公路四公里的物理空间,更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真谛,将党的温暖和制度的优越性,深深照进了堂皇坝村群众的心坎上。
渝西都市报通讯员 周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