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人工智能主题活动在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由主题演讲、圆桌论坛两部分组成。
主题演讲环节,探讨AI赋能电影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首个演讲的是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特聘教授马平。作为中国电影数字工业化开拓者,马平主导构建了国家级电影数字制作体系,带队研发了“中影电影AI配音译制系统”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影视制作系统,参与百余部影视作品创作,作品屡获华表奖、金鸡奖,引领中国电影工业智能化升级。演讲中,他围绕《AI视角下电影泛文化传播新视野》,剖析了AI在电影制作中的实际应用,为上合组织国家的电影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承健围绕《生成式智能技术与电影产业的未来》,深度剖析了技术革命与认知重构,从“再现”到“生成”的影像本体论转向;产业基础的智能重构,技术驱动下的结构、资源与规则革新;协同与路径创新,智能化转型的实践图谱与未来模型。演讲道出了从影像本体的哲学思考到产业智能化的实践突破,影视行业正在见证一场从认知到行动的深刻变革。
中国传媒大学文旅融合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水木学者”刁基诺围绕《从“工具赋能”到“生态重构”人工智能在影视产业的实践应用与发展突围》作主题演讲,在生产工具到产业生态的智能变革中,影视产业如何突破边界、重构规则,打开更具想象力的未来图景,启发大家不断探讨和思考。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影院改造升级(如同声翻译系统和智能观影环境)、人工智能助力影视制作、大数据分析影片风险;未来推动电影业发展的方式,跨国合作如何减小发行风险;寻找文化共识点,同渊源合拍空间;全球合拍中如何解决遇到的挑战和问题,电影产业如何运行;永川科技片场拍摄的优势;中国电影的优势,国际合作方面的政策,如何让中国电影走出去,外国电影引进来等进行了讨论。
本次论坛让大家看到了上合组织国家电影合作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未来,期待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构建更高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主办方表示,本次论坛收集的合作需求将纳入上合电影市场资源对接平台,助力各国电影人持续交流,推动电影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记者:凌泽英
编辑:徐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