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陈欣薇
“还好有你们帮忙,现在我们家不吵架了,我也拿到赡养费了……”近日,84岁的林婆婆(化名)握着检察干警的手连连称谢。就在几天前,林婆婆还因大女儿拒绝支付赡养费而发愁,在检察官的调解下,积压数月的家庭“坚冰”已被温情融化。
前不久,永川区一名镇街网格员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上报事件,称林婆婆想要起诉拒付赡养费的大女儿。网格员初步了解到,林婆婆患有重病,没有收入来源和积蓄,需要长期服药和护理。林婆婆随小儿子生活,其余子女约定每月支付500元赡养费。然而年初起,大女儿却中断了这份供养。
线索直达,永川区检察院迅速响应。该镇“检察服务联系点”的青年干警与镇街工作人员的身影很快出现在林婆婆大女儿家门前。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揭开了这个家庭深埋的“暗伤”。
原来,林婆婆大女儿与小儿子之间一直有矛盾,在年初的一场激烈争吵中,弟弟抛下了过激的气话。“除非他道歉,否则我不会再付一分钱!”大女儿的态度异常坚决。
症结既明,检察干警将姐弟二人请到一起。调解室内,过往的怨怼、委屈在言语交锋中翻涌。“吵架不占理,但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能因为子女间的矛盾而推卸。”现场,检察干警一面严肃指出二人的问题,一面又恳切疏导心结。情理法交融之下,小儿子的“对不起”终于出口,大女儿紧蹙的眉头也渐渐舒展。
经调解,林婆婆的子女们自愿达成了赡养协议,由四名子女轮流赡养老人,医疗费用平摊。这份赡养协议,不仅明确了责任,更缝合了濒临断裂的亲情,托起了老人的安稳晚年。而这也是永川区检察院深耕“一点一站一中心”检察服务体系的生动写照。
“区检察院以‘检察服务联系点’为纽带,为镇街提供了专业又暖心的法律服务,将矛盾化解在了家门口。”该镇相关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下一步,区检察院将持续发挥“一点一站一中心”作用,深入一线征集检察公益诉讼、未成年人保护、民事支持起诉等法律监督线索,办好群众、企业关心的实事,全力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