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的永川马拉松赛道上,1.3万名跑者竞相追逐,永川区第六中学校(简称永川六中)毕业学子与在校学生刘安康揽获永川马拉松迷你组冠亚军,与去年校友温孝益与六中学子胡国义、周琪淋包揽永川马拉松迷你组前三甲的盛况交相辉映。这场“同场竞速”的体育盛宴,成为永川六中以党建引领推进“体教融合”改革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永川六中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践行“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创新构建“党建领航、体教融合”育人体系,先后获评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永川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特色(篮球)学校等殊荣,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党建赋能体育教育发展之路。
党建统筹把方向筑牢体育育人“压舱石”
一直以来,永川六中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成立了党总支书记黄阳镜,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张静牵头的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讨论和分析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难题,研究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使学校体育工作日渐完善。
与此同时,该校创新“体教融合”之路,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获评“永川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特色(篮球)学校”为契机,构建以篮球特色为抓手,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协同发展的体育教育矩阵,通过“学、练、赛”一体化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实现了体育训练项目目标化、课程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课程创新强根基激活体教融合“动力源”
“党员教师带头研发的‘党建+’体育课程体系,让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张静介绍。学校在利用现有师资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分组开展体育特长训练,加大篮球、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特色课程的开设力度,探索出了“2+1+4”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即每天上午、下午2个课间操,每天课后服务训练1小时,每周训练4天。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素质,永川六中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不断拓宽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针对初一、初二学生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为学生体育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崭新格局的形成。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积淀,永川六中先后开设了篮球、乒乓球、田径、羽毛球等项目的体育课程,形成了“三人制”篮球赛、中长跑运动会、体育文化艺术节、体育课后服务成果展示等固定活动模式,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实现以赛促学、以赛育人。如今,大课间活动铃一响,整个校园变成一个欢乐运动的海洋,学生们集体跑操、打篮球、跳绳、跳敏捷梯等。通过丰富的训练项目和内容,让学生在运动中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党员先锋作表率锻造体育育人“排头兵”
在4月7日至9日举行的永川区2025年中小学第26届田径运动会上,永川六中教务处主任郭春才带领袁庆才、刘安顺等教练团队,运用自主研发的训练法指导战术,最终斩获初中组A组团体总分第5名,并作为挺进前五的唯一一所农村直属初中获得了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这支由党员教师带头的8人“体育团队”各有所长,专业技能突出。他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篮球、中长跑等训练,认真制定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训练目标,建立特长生档案,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近年来,永川六中先后向重点中学、优质高中输送体育优秀人才近40人。在党员教师指导下,学生团队创造了在永川区中长跑运动会上勇夺“六连冠”、在永川区中小学篮球比赛中获农村直属初中组一等奖等辉煌战绩。
“我们将继续以‘党建红’引领‘体育蓝’,用红色基因铸就强健体魄,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走出特色办学之路。”张静介绍。
展望未来,永川六中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深入践行“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持续传承与发扬“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深耕体育育人特色领域,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记者手记:
在永川六中,鲜艳的党旗始终飘扬在体育育人最前沿。从“党员领跑”的晨跑方阵,到“党徽闪耀”的训练场;从“红色教案”中的思政元素,到“冠军之路”上的党性锤炼,生动诠释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深刻内涵。这所校园里跃动的不仅是青春身影,更是党建引领下体育教育的时代强音。
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