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参加渝、滇、湘、鄂、赣、闽、桂、粤等八省市白酒质量检测评比,均获金奖;历经5代酿酒100余年传承,历史底蕴深厚,酒香浓郁,绵柔醇甜;获评永川区级非遗,在今年4月永川区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区委主要领导点赞,并获评重庆市名特优新称号……取得这一系列荣誉的就是永川区陈食街道陈食酒厂生产的口碑散装白酒。
一个手工作坊酿制的酒,怎会获得众多荣誉,深受消费者喜爱?4月24日,记者来到陈食街道朱龙花村和双河口村交界的场口处,陈食酒厂的酒就隐藏在一片低矮的民居中。
新一代陈食酒厂的“掌门人”叫王灿,这个80后小伙身上透着质朴与善良,甚至有点不苟言笑,但他18年前从父亲王元才手中接过传统工艺酿酒“接力棒”,一路执着前行,深研酿酒工艺,将陈食散装白酒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走进陈食酒厂酿酒坊,一股醇厚的酒香便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在出蒸(把酒糟从酒甑中清除),酿酒器具还保留着传统酿酒的风格,酒坊有些简陋,但却酿出了远近闻名的佳酿。“这就是传统工艺酿酒的绝佳之处。”王灿看见记者有点茫然,笑谈道。
陈食酒厂又名“咸昌烧坊”,因为陈食故名咸昌而命名。王灿说,传统工艺酿酒要经选粮、洗粮、泡粮、初蒸、闷水、复蒸、下曲、收香、糖化、发酵、蒸馏等10余道工序,细节把控得越严格,酿出来的酒品质就越高。如何把控工艺呢?要求在酿酒过程中数据做到精细。王灿每月都要给酿酒师傅们送酒品尝,让他们品鉴自酿白酒,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而这些师傅大多从以前国营酒厂退休的经验丰富的酿酒师中聘请。王灿还经常向国内白酒泰斗、教授级高级酿酒工程师、国家特邀白酒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李太和请教,从他那里获取酿酒的秘诀。
“这款酒能获得成功,最大的法宝在于技术不断创新,将各种传统酿酒方法融合、改进。”王灿说。他是个善于学习的“酒五代”,经常自费到知名酒企参观学习,先后走访了泸州老窖、茅台酒厂、酒鬼酒等,带着自己的白酒连续参加成都糖酒会10多届,在重庆酒协的推荐下,参加南方八省市名优白酒检测评比。为了成为真正的业内人士,王灿早年还考取了品酒师资格。他认为,优质白酒应该具有绵柔醇厚、不上头、己酸乙酯含量丰富等特点。
王灿还是个非常懂得商标专利权保护的新一代酿酒人。早年,他亲自酿酒,近年来由于忙着跑营销、研制酿酒工艺,不得不放弃。目前,他申请注册的商标、专利多达30余个,包括槽坊弯、咸昌烧坊、酒鼎记等,他说这是为部分白酒爱好者定制白酒而准备的。他还在新加坡注册了“天地浑”商标,准备进军国际高端名酒市场。
王灿说,陈食街道有悠久的白酒酿造历史,以前有很多酿酒坊,从现存的地名中可窥见一斑,地名中还有文家槽坊、刘家槽坊、槽坊弯等。王灿每年生产白酒100多吨,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高粱种植,目前有100余农户为他提供本地小高粱,种植面积数百亩。本地小高粱酒和东北高粱酒的区别是什么呢?小高粱酒口感更好更纯正,而东北高粱酒的典型特点则是香气浓郁,各有优势。普通人如何辨别白酒优劣呢?王灿说,优质白酒香味舒适、不辣喉、很顺口,喝了一口还想喝第二口。
在谈起未来的打算时,王灿说,将继续坚持“质量求生存、品质谋发展”的路子,利用好陈食白酒的品牌优势,走好品牌发展道路,准备扩展规模,引进半机械化生产设备,依然坚持传统酿造工艺,保留白酒的纯正性。他还呼吁,永川拥有众多的白酒酿造作坊,应该成立白酒行业协会,促进永川白酒形成合力,统一酿造标准,避免各自为政、相互诋毁。比如20世纪50年代,修订的川法小曲酿造标准,就对永川白酒酿造产业发展起到了标志性的推动作用。
从手工作坊到非遗品牌,从区域金奖到国际视野,陈食酒厂用百年匠心书写着传统酿造技艺的现代传奇。在王灿的引领下,这坛承载着乡土记忆的老酒正以创新为桨,驶向更广阔的蓝海。而他的愿景更令人期待——以品牌聚合永川白酒产业,以标准引领品质革命,让传统酿造焕发时代新生机。或许下一个目标,就是让“天地浑”香飘世界,为永川白酒写下新篇章!
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