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川萱花中学教室里,数学老师付强轻点电脑,AI界面立即生成"概率计算"分层教学方案,学生错误率竟下降了32%。这个昔日耗时费力的备课流程,如今通过智慧教育系统实现了精准增效。日前,该校凭借《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知识库助推教学创新应用案例》获得教育部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成果奖,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知识库+智能体:
智慧教育的化学反应
在萱花中学信息中心,该中心主任王益春正将最新的人工智能伦理课程“投喂”进AI知识库。这个融合了沪科版教材、学科竞赛真题、3D建模资源的知识库,如同永不枯竭的智慧活泉,支撑着教学体系的精准运行。
“以前备课就像大海捞针,现在系统自动生成的教案连重难点分析都很到位。”付强展示了刚生成的“概率与圆周率”教案,系统不仅嵌入了蒙特卡罗算法与莱布尼茨公式对比模块,还根据班级前测数据推荐了分层作业方案。这样的智能备课将原本8小时的备课时间压缩至4.8小时,降幅达40%。
在编程教室,高三学生AI赋能课堂蝶变:萱花中学智慧教育撬动教学革新正通过“Python Bug Fixer”智能体调试程序。当输入一段报错代码时,智能体瞬间反馈:“循环结构存在边界条件错误,建议参考案例库3.2.5节。”“数据显示,这样的智能纠错使编程调试时间缩短了60%,学生们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算法创新。”王益春说。
典型课堂:
从知识传递到思维跃迁
付强执教的信息技术课演绎着传统课堂的智能升级。当同学们在调试圆周率计算程序时,系统根据237份作答数据生成可视化分析图:68%的错误源自边界条件判断失误。这些实时数据转化为具象的教学重点,让分层教学精准落地。
物理教师李树金则利用知识库开发出“运动模拟器”。在《平抛运动》教学中,学生通过语音指令生成多种假设场景,智能体实时计算空气阻力系数变化。系统自动生成的重力-阻力关系图谱,让抽象概念跃然屏上。“传统课堂只能演示标准情况,现在每个参数变动都能即时观察到。”李树金说。
教育新生态:
从学科试点到全域覆盖
这场智慧教育革新正在突破学科边界。学校正将“知识库+智能体”模式向语文学科拓展——“文本分析知识库”可以智能批改作文,并通过大模型诊断学生逻辑思维特征。数学组的"几何证明神器"已实现定理自动推导,教师培训体系则通过微课形式在18所市属学校推广。
“我们正在构建教师智能成长档案。”王益春介绍,系统不仅记录教学行为数据,更通过自然语言分析提炼教学反思。年轻张老师的成长轨迹图显示,她的课堂互动率在3个月内提升47%,得益于智能体提供的课堂应答策略优化。
数据画像:
AI背后的教育密码
在该校校长办公室的电子屏上,学情热力图清晰可见:高二(3)班在数据结构章节的算法复杂度理解深度均值为3.2级(5级制),张明个人达到4.1级,系统自动推送了进阶挑战题库。这种精准诊断帮助教师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使该班在市级编程竞赛中获奖人数同比增加53%。
“我们构建了师生双成长模型。”王益春说,教师备课决策科学性评分从68分提升至89分,学生自主学习时长增加82分钟/周。更令人惊喜的是,试点班级在创新思维测评中的联想发散指数同比提升41%,印证着智慧教育的育人价值。
萱花中学通过AI智能化教学革新,正勾勒出未来教育的清晰图景:当AI知识库成为教师智囊,当智能体化身学生伙伴,教育正在经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质变。萱花中学的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能点燃创新火种的教育助手——让每个独特的生命都能在智慧碰撞中绽放异彩。
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