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听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AI融慧在融汇 开辟发展新赛道 ——走进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永川区实验小学
来源:渝西都市报 编辑:徐秋宇 2024-12-12 09:40:21
yxdsb1212006_002_01_s

“融至臻 慧自成”是永川区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借力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通过学科融合、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学科教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赋能拔尖人才培养,开辟教育发展的新赛道。

今年1月,实验小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近日,记者走进该校感受AI“融慧”的融汇新篇章。

“校本+区域”融汇人工智能教育资源。该校建有400平方米的智慧图书馆,以及编程教室等特色功能室,还规划建设智慧科创馆、人工智能实验室、百米科技长廊等智能学习空间。利用毗邻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的区域优势,该校与重庆文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百度无人驾驶公司、达瓦虚拟现实研究院等高校、高新企业建立了长期教育合作关系,共建、共享人工智能教育资源。

“小学+大学”融汇人工智能教育师资。该校聘请重庆文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师生,百度无人驾驶公司等高新企业的技术人员为人工智能教育“X导师”,共享高端智力和教学资源;邀请重庆文理学院专家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讲座,指导教师教学研究;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教师全员参与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操培训,提高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教材+项目”融汇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引入中央电化教育馆编制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教材,在5—6年级开展每周一节的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基本的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步渗透语言和算法的学习;利用延时服务开设编程、韩端机器人等拓展型人工智能课程,为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培育精品社团;依托区域资源,组织开展“探秘人工智能”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学生以任务为驱动,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并创作作品——无人小车,培育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其中,该校以“提出问题、设计项目、探究学习、展示评价、总结提升”为实施路径,开展了56个项目式学习,精心打造出“探秘人工智能”“秀美永川‘芽’俗共赏”“探秘朝代体育文化”等系列精品项目,在永川区首届“项目化学习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术年会上获得一致好评。

“实操+虚拟”融汇人工智能教育方式。学校充分利用重庆文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资源和技术,让学习更具沉浸感。如五年级“走进红岩”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教师运用V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革命历史情境,再以“追寻最崇敬的红岩人物”为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实地探寻红岩革命人物,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课题+评价”融汇人工智能教育导向。结合“信息化校园背景下教师评价改革策略研究”和“数字化评价视域下个性化教育策略与实践研究”两项市级课题研究,引入师生数字化评价系统,探索含学科、行为、心理等数据的全要素评价,形成了以“数据采集—分析—干预—评价反馈”为特征的人技结合评价机制。

“学校+家庭”融汇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学校通过创造智慧学习环境辅助进行智慧决策,如学校楼宇名命名时,运用大数据技术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征集意见建议,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将教学楼命名为“融慧楼”、综合楼命名为“融创楼”、行政楼命名为“融德楼”。

天道酬勤,业道酬精。目前,实验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师生在科技创新、调查体验、信息素养等大赛中屡获大奖,其中彭彦尊同学在24届全国师生信息素养大赛中获比赛最高荣誉——创意之星,还荣获重庆市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接下来,该校将持续加大人工智能教育投入,建好用好智慧科创馆、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学习空间,结合区域资源不断优化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深化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