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8月中旬以来,永川区朱沱镇龙眼成熟季遭遇连日超过40℃的伏旱高温,抗高温保果子、促销售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丰产丰收,朱沱全镇上下积极应对,画“龙”点“睛”,助农腾飞。
朱沱龙眼喜迎高产
樊仕春是朱沱镇龙汇垭村张坝桥头村民,种植龙眼20多年了,与妻子常年在龙眼果园忙活。经过多年探索,组建了永川区樊晶龙眼种植场,以油潭本、石硖等为主打品种。
“今年50亩果园,预计产量2.5万余公斤。”樊仕春告诉记者,今年迎来了有史以来最高产量。去年冬季没有霜冻天气,今春又做好了疏花疏果,认真管理的园子都迎来了丰产。他家果园单株20年龄果树产量高达300斤,少的也有100多斤。
眼下又到了保果子成熟、促品质提升的关键期,樊仕春夫妇俩从8月5日起,三天浇一次果园,4台抽水机24小时不停地抽水,经1000余米长的管子(打有眼子),直接排布果园顺流浇灌,夫妻俩估摸一个地方浇透了,每隔两小时就去转移管子。虽然辛苦,但是眼看着园子里硕果累累,即将上市变现,樊仕春心中充满了希望。
农业虽然要受气候影响,但管理也很重要。这是樊仕春多年从事农业得出的经验。他告诉记者,朱沱素有种植龙眼的传统,是晚熟龙眼的种植优选地,只要冬季没有霜冻天气,大户丰产、散户有收都没问题。
记者采访时看到,龙眼树枝头挂满串串果子,饱满而圆润,令人垂涎三尺。
综合服务 以“龙”促农
朱沱镇龙宝山村党总支书记胡显全告诉记者,他们引导种植户加强果园管理,种植大户自行浇灌抗旱,村里将提灌站等利用起来帮助抗旱。以前果子成熟时,不仅村干部帮忙收购销售,种植大户也帮销。去年,龙宝山村金翠综合服务社成立,通过发布朱沱镇龙眼产业、果园业主信息等方式,向外宣传推广朱沱龙眼,每年前来体验采摘的人气很旺。
“2022年史上特大高温干旱,龙眼几乎绝收。正常年份,我们服务社一年会帮销2—3万斤龙眼。”胡显全说,村中重点针对脱贫户、困难户等进行帮扶,镇上农技人员也举办培训指导技术,为龙眼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现在果子陆续成熟,我们建议果农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一早一晚做好高温抗旱工作,尤其是对泥土深的果园要及时抗旱挽救。”胡显全说,龙宝山村现有1000余亩龙眼树,抗旱保果自成风景,部分因高温提前成熟的果子已采摘上市销售。
在大河村公路边开阔地,朱沱镇建设了大河龙眼集散市场,搭建展示平台,帮助果农销售。
樊仕春表示,他们以诚信经营形成了完整的销售网络,礼品箱通过京东、邮政、顺丰等快递销往全国各地。8月26日上午,樊仕春销售了10多件石硖到永川。对种植管理好的散户,他们也一律帮销。
大器“晚”成 画“龙”点睛
据朱沱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曾跃介绍,朱沱镇现有龙眼果园15000亩,遍及大河村、龙汇垭村、龙宝山村、围子山村等地,甚至有百年老树。
朱沱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冯扬介绍,近年来,朱沱镇党委政府为使龙眼产业发展壮大,一方面提质增效,主要保留储良、石硖、油潭本等品种,对之前栽种的口感略差的逐步改良,同时引进了宝石1号在大户做试验示范,计划明年引进“脆蜜”新品种。另一方面帮助销售,在今年丰产情况下,朱沱镇政府出面去函永川区城市管理局,希望在永川城区设置朱沱龙眼直销点,同时与顺丰、邮政快递等加强合作,推动线上销售。目前顺丰快递公司已找到政府合作,与种植大户建立了直接联系。
做优“晚熟”文章。经分析,朱沱的沿江气候,不仅适合种植晚熟龙眼,还适合种植晚熟荔枝,可与广东荔枝巧打成熟时间差。2022年,朱沱镇引进中荔集团,试种了200亩晚熟荔枝。2023年,采取“公司+大户”的模式,由村两委协调土地,在新岸山村发展了700亩荔枝园,中荔集团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标准,后期保底回收果子。政府给予600/亩、中荔集团给予750元/亩补贴,种植大户只用承担土地承包费和日常管理,以减轻试验种植压力和发展难题。
“有收益后,种植大户、中荔集团、村集体经济按占比共享收入。”朱沱镇党委政府为发展龙眼、荔枝产业,积极争取上级配套资金,为产业保驾护航。
“我们计划在低效园林地发展晚熟荔枝1万亩,与龙眼产业交相辉映。”该镇党委副书记杨必良说,荔枝是永川新发展水果,从生产、管理到销售、加工,都在探索新路子,希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