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重庆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名单,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曾朝芬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阳正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顺利通过验收。这也是永川区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永川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中医药“十四五”规划为指引,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聚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支撑,弘扬中医药文化,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药经验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交流会上作交流。
高位推动系统谋划
凝聚中医药发展合力
近年来,永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了全区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建立层级考评机制。成立永川区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专题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实地调研中医药工作,推动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梗阻”问题6个。
与此同时,永川区重组配置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领导班子,编制印发中医药工作要点,从坚持党建统领、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等6个方面重点发力,细化21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压实工作责任,把握发展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开创中医药强区建设新局面。
此外,永川区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媒介开展线上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扎实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 共享健康生活”中医药文化服务月主题宣传活动暨“五进”宣传义诊活动,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联合永川区教委开展“中医药知识进校园”普及行动,凤凰湖中学、大安小学校和南华宫小学校3所中小学获评“重庆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园”。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
架构服务体系核心
日前,在朱沱镇卫生院国医堂,装潢古色古香,环境整洁舒适,家住朱沱镇转龙村70多岁的老人唐基德正在接受扎针治疗。他曾经饱受膝关节疼痛的困扰20余年,一直杵着拐棍行走。今年到朱沱镇卫生院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逐渐减轻,但现在每隔几天他仍过来做理疗。“主要想巩固一下,以防病情反复,而且我家离这近,过来特别方便。”唐基德说。
随着中医防治越来越受百姓欢迎,立足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集未病先治、中医药文化宣传于一身的中医馆在全区遍地开花。目前,永川区打造了以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为龙头,4家公立医院中医科为支撑,23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及273家村卫生室为网底的“1+4+N”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实行双向转诊。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建设,同质化平移江苏省中医院优质资源,62名专家坐诊永川。
据悉,永川区积极推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卫生人才“县聘乡用”,医共体牵头单位10余名中医业务骨干下沉基层坐诊、帮扶、带教,助力基层中医药特色专科共建,推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高效促进优质资源城乡均衡化,改革经验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入选重庆市2023年基层改革典型案例。23家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建成中医馆,7家获评“重庆市精品中医馆”,精品中医馆覆盖率达30.43%。
与此同时,永川区积极打造国家区域中医(妇科、肾科、儿科、脾胃病科、心血管科)诊疗中心,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国家中医特色专科等国家及市级建设项目,获评国家级特色专科1个、全国中医优势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学)科12个、市级特色专科2个、市级中医名科3个,打造全国(基层)名中医等传承工作室6个。有重庆市中医医院质控中心3个、重庆市中医药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中医药资金绩效评价专家2人、新增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区妇幼保健院获批建设首批市级中西医协同重点“旗舰”科室,获评“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示范中医馆”称号,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妇孺国医堂。
多管齐下守正创新
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传承好中医药,将教育培养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人才摆在重要位置。永川区以建立人才库、成立人才队为抓手,通过招才引智、培育留用等方式,引进硕士研究生19名、博士研究生6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31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名。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入驻博士2名。区中医院承担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本科教学任务,同时选派中医药骨干人才到江苏省中医院交流学习,重点培养妇产生殖、心血管科、脾胃病科等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医药需要传承精华,更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守正创新。永川区立足根基、挖掘精华,通过引进夏桂成、李佃贵及廖品正国医大师工作室3个,岐黄学者谈勇、沈洪、方邦江工作室3个,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目前,永川区有“巴渝岐黄学者”1名、市级(基层)名中医8名,建成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先后承担国家级、市级等科研课题253项,创新成果34项,间接带动产业产值近8000余万元,鱼酱排毒合剂治疗化脓性鼻窦炎纳入成渝轴线区(市)县协同发展联盟推广。与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共享科研项目实验场地,共同构建科研团队;与中科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研究中心饶平凡院士团队关于SER 特异性蛋白酶在中医药领域运用展开深度合作,为创建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明确科研方向。鼻黏膜多途径给药治法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获评重庆市中医药创新团队,获2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温鼻通窍口罩(贴)”获第七届重庆市“五小创新晒”优秀项目活动一等奖。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永川正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市为契机,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永川、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永川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 玲 通讯员 邹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