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重庆瞭望|多做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事
来源: 编辑:朱怡 2024-03-05 10:25:24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对做优做强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3月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表示,过去一年,全国政协会同地方政协以及有关部门等深入研究民营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探索搭建助推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平台,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增添动能。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开门红”,“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等更是成为高频关键词。这些都极大地提振了民营企业的信心和预期。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两会时间”开启,“如何提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亟待有更多的“好声音”和更务实的举措。

▲重庆市南岸区茶园工业园,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端主板生产数字化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忙碌。郭旭 摄/视觉重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强度。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新时代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不可或缺。

然而,现实中,我们仍能听到或看到一些民营企业遭受不公正待遇。比如,在一些行业,民营企业仍面临市场准入壁垒,无法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台竞技”;部分民营企业无法公平获得融资机会,时常面临困难甚至是刁难;在一些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中,可能存在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

当前一段时间,在内外部环境变化、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在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下,民营经济发展遭遇一定挑战,信心和预期受到冲击。此时,亟需以法治力量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以法治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讲,什么最重要?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在法治的框架下,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所有制形式,都将受到法律制约和保护。这意味着各种所有制经济可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各类企业可获得“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民营企业在市场中能够与国有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以法治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在法治约束下,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更都会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和程序规定,发展环境将变得更加透明、公正、稳定。这避免了政策的随意性和朝令夕改,使得民营企业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中进行长期规划和投资决策。

以法治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法治社会中,企业的产权、经营权等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当民营企业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这让民营企业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更有底气、更加安心。

法治是最好的“定心丸”。在法治的庇护下,民营企业才敢于追梦、敢于创新。

如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立法进程将加快推进。近来,有代表委员也在为民营企业立法建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体现了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法治环境优化的决心,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透明的法律环境,为民营经济提供长效有力的法治“定心丸”。

▲重庆市南岸区茶园工业园,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端主板生产数字化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忙碌。郭旭 摄/视觉重庆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抓落实比喊口号更能见成效。

从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从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再到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是一以贯之的重视支持。

然而,在个别地方,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只停留在嘴皮子上,以说代做、只说不做等现象时有发生。

新重庆-重庆日报此前推出的评论《支持民营企业从还欠账做起》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一边说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一边又拖着巨额欠款不还。说的和做的一对比,就尴尬了。说得难听点,不还钱,也就是口惠而实不至。”而这类操作,只是诸多“口惠而实不至”的缩影。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信心是建立在解决实际问题基础之上的,绝非空洞的口号和承诺。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它们期盼的,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能为民营经济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进而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如此这般,才是真正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添砖加瓦”。

由此可见,抓落实、强信心、助发展,是摆在各地各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抓好落实,首先要抓好政策的细化落地。没有落实,再好的政策也是一纸空文。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民营企业。

抓落实,还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大到制定发展方针,小到帮助追讨欠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抓落实,关键是要优化营商环境。长期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地区营商环境排头兵、内陆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高地、全国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示范城市。

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各地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重庆市江津区珞璜工业园,重庆三峡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加紧赶制订单。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让民营企业家有信心,有意愿留下来、待下去,关键要让民营企业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现在我们敢想敢做了”。从“敢想不敢做”到“敢想敢做”,其实就是民企获得感最真切的表达,同样也是发展信心最直观的体现。

何为获得感?

获得感这个词,常常被提及。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虚浮概念,更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它是一种真实可感的利益和保障,是民营企业在日常经营和发展中能够切实感受到的支持与帮助。

比方说,利益实不实。从经济回报的角度来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或市场拓展等方式,可以实现销售增长和利润提升。这种经济上的利益回报无疑是最为直接和可见的获得感。它不仅证明了企业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更为其未来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资金保障。

帮扶准不准。在一些地方,政策的频繁变动和“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损害市场公平交易、危害民营企业利益。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需要各地能够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制定和出台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科学性、稳定性的扶持和帮助,进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预期。

环境优不优。一个公正、透明、有序的营商环境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市场环境得到规范,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政府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时,民营企业就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和更好的服务体验。

氛围好不好。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些抹黑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言论,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和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的良好氛围,也是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的关键一环。一个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品牌形象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竞争力。

树立信心可能要五年十年,但破坏信心只需要一瞬间、一件事。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

在时代的洪流中,民营企业如同破浪前行的航船,其发展信心不仅是推动自身前进的动力,更是引领经济驶向新航程的灯塔。我们期待,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够坚定信心,敢于拼搏,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时代,共同书写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