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项目进课堂 教学进厂房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7-12-19 20:28:25
来自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学院打造特色专业、培育实用人才的报道

项目进课堂 教学进厂房

——来自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学院打造特色专业、培育实用人才的报道

永川日报记者 凌泽恩 文/图

课堂作业——两名学生正进行项目设计。
 
 
建筑技术工作室,师生探讨某工业园区规划以及某民俗建筑设计理念。

远离植物研究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正在准备参加园林展的作品。

        日本东京垂直公墓建筑概念设计大赛上,重大城科院建筑学学院409师生创新工作室组建的团队设计的作品,从54个国家460组选手中突出重围,获得冠军;

        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千岛商务区空间创意设计国际竞赛上,该院四名学生在两名老师指导下,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5名;

        该院重庆市首批“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重庆市教委验收,另两个专业已获立项。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学院以“强技能、重应用”为培养目标,坚持走“规范管理、创新提高、内涵发展”的道路,按照“项目进课堂、教学进厂房”的双向对进模式,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行业工程能力的,从事建筑设计、规划、管理的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的骨干。

        办学理念重应用

        该院确立了“校企同为主体,应用技术为本,重专业基础,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探索和实践“双主体”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一个有学校、行业、企业多元主体的学术管理体系;完善校企融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职能,实现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师资建设,致力于将建筑学专业建成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突出,满足区域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的特色专业。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该院首先大力改善教学条件,根据特色专业建设要求,新建建筑模型、建筑摄影、BIM综合等3个实验室,完成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5个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工作;在师生共建工作室建设方面,建设了9个工作室或研究所;校外基地建设方面,新建校企一体化实习基地14个。

        无缝对接双主体

        办学中,该院坚持“产教融合”培养体系,进一步建构了“双主体”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人才。一是人才培养“双主体”化,学校和企业都成为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学院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比例学院教师和校外企业各占一半。二是课程体系“模块化”, 按行业、产业技术标准和目标要求,制定模块式教学大纲。三是教学方式“项目化”、“互动化”,采用“项目进课堂”,“教学进厂房”的方式教学。四是考核方式“多样化”。

        项目机构进校园

        该院着力改革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了“项目”进课堂,“工作室”、“ 研究机构”进学校等多种教学方式。在专业教学中,推行了“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让项目通过工作室、研究所平台,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教学,实现了产、教的深度融合。同时,工作室、研究所等还经常举办系列行业和企业参加的学术活动等。通过项目研究进课堂,研究机构进学校的方式,淡化了校企边界,基本上实现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建筑设计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据建筑学学院毛书记介绍,该院与企业合作,围绕重庆区域产业建立了酒店建筑设计、山地建筑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建筑技术等6个工作室、3个研究所,并以此为载体,将课程教学与实践项目融为一体,将传统的教室“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企业项目实践的开放式教学。“项目+工作室”模式,每一个项目都是真实的设计项目,都是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担纲带领学生完成的。这样,每一个工作室、研究机构,都相当于一个小型设计企业,学生实现了在校期间就是一名企业员工的尝试,改变了过去虚拟项目教学的弊端。

        教学课堂进“厂房”

        在项目进课堂的另一面,该院努力将课堂搬进厂房。学院除了到企业开展集中实训实习外,还以研究所、工作室等机构为单位,经常性地根据项目设计等的需要,走进企业、走进社会,开展调查,了解项目需求、掌握社会动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所成立不久,学校就与永川区松溉镇政府达成了建立学生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签订了共同合作完成松溉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战略合作协议;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还将“重庆市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授予了该校。

        课堂进厂房还体现在考核方式多样化。该院打破唯卷面考试的考核方式,实行“多样化”考核方式,使企业元素进入了学生考核体系。一是采用“项目”评审鉴定的方式,评定学生专业课程设计的成绩:由教研室、教师遴选能代表所学专业阶段能力的项目课题,学生根据进度计划完成这些项目,然后根据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以及现场汇报答辩的情况,由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一起组成评审专家团进行答辩评审,最后综合作出评价。二是到技术岗位现场,通过教师(或工程师)现场考核评定学生的专项实习成绩。

        师资队伍高大上

        针对人才培养定位,该院实施了“引智工程”、“塑造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引进或聘请具有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教学工作;建立机制,引导年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工程实践培训;通过校企协同的工作室及研究所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考取各类注册资格证书,促其通过考证增强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三年来,该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96篇;编写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12本;新增科研教研项目11项,其中市级以上项目8项。课题《巴渝历史城镇保护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的主要参研教师吴涛,带领唐海艳、杨龙龙完成了课题研究的文本内容和编写,荣获市政府颁发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另一方面,该院该专业还连续两年与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联合举办了“茶山论建”国际学术研讨会,让师生与建筑大师们进行零距离接触、交流。大师们无形中成为了该院的“超级”教育工作者。目前,学校与9家国内著名的设计院签署了校企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协议,有2名工程院士和3位设计大师担任了学校的名誉教授,15位一线设计院专家担任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客座教授,从特殊的角度实现了教师队伍的高大上。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育实用人才,该院取得明显成效,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赞誉和认同。2014年10月以来, 先后有广西南宁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昆明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武汉大学城市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天津城建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北方国际大学联盟教育顾问黄茂树教授、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来院访问交流,并研讨交流特色专业建设情况。此外,除建筑学特色专业外,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先后获批创建市级特色专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