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满目青山满眼绿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7-08-25 09:56:48
天更蓝、地更绿、城更靓,是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也是永川林业人一直以来追求的梦想。

满目青山满眼绿

——永川区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永川日报记者 钟 梅/文 陈科儒/图

 
永川国有林场张家湾分场护林员守护巴岳山上珍贵的楠木林。

        天更蓝、地更绿、城更靓,是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也是永川林业人一直以来追求的梦想。

        近年来,永川区林业局紧紧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条主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播绿、护绿,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永川林地面积达到95.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2% ;永川也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等殊荣。

        播 绿

        挖坑、栽苗、夯实、浇水……每年的植树节前后,永川23个镇街各个山头,总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植树景象。

        近年来,永川把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作为重点战略,按照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建设原则,着重建设绿色乡村和绿色长廊。目前,一座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正逐步呈现。

        注重经济效益,建设绿色乡村。我区充分利用坡瘠地、荒山荒坡、“四旁”,发展以杂交竹、速生桉为主的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培植壮大林浆纸和林板产业,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同时,又给林农留下一个巨大的“绿色银行”。

        建设绿色长廊,提升道路景观。在高速公路、国省县道、镇村公路、铁路两侧建设绿化林带、产业林带,最大限度利用好路旁隙地的土地资源和空间植树造林,形成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四季常青的立体式、贯通性绿化景观效果。以境内长江、临江河和小安溪河等主要河道两岸,以及孙家口、关门山、卫星湖等中型水库库周为重点,营造了431公里集生态防护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产业防护林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湿地生态质量,改善市民饮用水源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护 绿

        8月16日,在永川区三教镇云龙村巴岳山上,永川国有林场张家湾分场的护林员黄云华与往常一样,带上一顶草帽、背上一个水壶、拿着一把砍刀又上山了。为呵护这片葱郁的树林,他当了近30年的巡山护林员。

        一分造,九分管。为改变过去村集体轻管理等问题,今年6月1日,永川国有林场与云龙村签订了包括楠木林在内的4369亩集体林场林地资源,建立国有林场张家湾分场,对楠木天然林进行保护。国有林场流转这片树林后,发挥其生态功能的作用,创新了稀有林木资源保护的新模式,一方面使楠木林得到更加专业的保护,另一方面为楠木种植推广提供稳定的种质资源。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楠木资源,其实早在2013年,我区就在国有林场云雾山分场柏林苗圃建立采种育苗基地,当年育苗100万株,2014年育苗150万株,2015年育苗75万株,2016年育苗150万株。2016年,我区启动实施了“永川林业楠木行动”,免费发放楠木300万株造林,实施国有低效林改造、农村庭院绿化等。推行“茶叶+楠木”、“楠木+杉木”、“楠木+臭黄荆”等间种、混栽,长短效益结合,以短养长,促进我区楠木的良性化推广栽植。前不久,10余家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人员对楠木天然林保护、发展和创新利用情况进行考察,完成桢楠国家种质资源库项目前期工作。目前,我区启动了国家楠木生态公园申报工作,策划申报国家楠木生态公园。

        为保护辖区现有森林资源,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森林防火复合阻隔网络体系建设。已建成防火通道280公里、防火林道550公里、生物防火阻隔带240公里,建成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和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基本实现了森林防火智能化管理,可确保不发生500亩以上森林火灾。严格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管理,严守森林和林地“红线”,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同时,我区还加大森林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以茶山竹海森林公园、石笋山森林公园、重庆乐和乐都主题公园等为依托,打造“茶竹文化”、“七夕文化”等独具特色的集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科谱教育等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景点。积极开展古树名木挂牌及认建认养活动和生态文化村、绿色新村创建活动。在植树节、森林日、爱鸟周、湿地日、荒漠化日等“绿色节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广泛参与互动活动,营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