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待明天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7-07-31 22:01:13
虽说我区的特色效益农业成效显著。区经作站站长范永前说:“然而,当我们更深入地看,却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效益农业格局。”

聚焦特色效益农业(下)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待明天

永川日报记者 凌泽恩

       虽说我区的特色效益农业成效显著。区经作站站长范永前说:“然而,当我们更深入地看,却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效益农业格局。”

       五大问题待破解

       一是有的镇街特色不够明显,未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这表现为布局分散、产业规划变化无常、“特色产业”多而杂——其实就是无特色,镇街内、村内都是小而全,从全区看有些同质化,这个地方搞的是这些,其他地方搞的还是这些。

       二是构想“高大上”其实不怎么样。有的地方、有的企业,在规划时,做得“高大上”,说起来很光鲜,但是建设起来,却不能达到预想目标,结果是“低小丑”,这尤其对于一些项目而言较为突出。其原因更多的是缘于资金不足。而且,有的规划,缺乏产业支撑——譬如有的地方种花养树建特色园区,因为没有充分考虑产业支撑、靠什么收入维系的问题,结果仅靠旅游观赏的门票收入难以为继,浪费了资源。

       三是品种不对路。好求新求异、越界种植,不考虑本地土壤、气候情况,见到外地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就盲目引种,结果效果不好。如近些年引种的火龙果、车厘子等,均未能见效。同时还存在品种求多的情况,一个面积不大的基地,引进了五六个品种——照理一个品种就得一个专业对路的技术人员,但是基地既然小,说明实力本就有限,其结果是请不了那么多技术人员,最后管不好,单一品种的规模也上不去,特色不突出。

       四是科技水平不够。有的企业、基地、公司,存在缺技术、缺人才、缺技术依托等。

       五是无市场。有的产品外观、口感度等适应不了人们的需求;有的产品没有包装或者没有好的包装;有的因为产地分散,经销商不好收货,导致产品销售不出去。

       更上层楼求突破

       范永前说,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在思路、质量、技术创新、品牌打造、融合发展等方面求得突破。如此,永川的特色效益农业才能更上层楼,才能真正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一是理清思路求突破。据介绍,区里在思路上是明确的:茶叶为“1224思路”——即抓紧建设茶博中心(包括茶博馆等),做大做强“永川秀芽”、“永川红”两大茶叶品牌,建设两个市级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形成阴山、箕山、云雾山、巴岳山四大片区基地。食用菌为“1134思路”——即抓“永川香珍”一个品牌,打造一个食用菌园区,推广秀珍菇、香菇、双孢菇三个品种,建设菌种研发繁育、原料生产供应、工厂化生产、产品深加工等四类基地,目前工厂化生产初见成效,某罐头厂已确定迁入圣水湖园区,研发中心即将启动。

       将进一步建设原料生产供应基地。水果主抓“一早两晚三个片区”。一早两晚已在上篇介绍,三大片区是黄瓜山、朱松、临江河流域等三大片区。现在的重点是,每个镇街应该确定1-2个主导产业。目前各镇街正在规划上报。范永前说,区里将主要按照经审定的规划给予支持,希望各地的规划切实可行,免得中途变更。

       二是在质量上求突破。生产要有标准。目前,全区已经出台生产标准7个,在编9个,年内可完成。今后,符合标准的才可能使用永川秀芽、永川红、永川香珍等地理商标。同时,生产、加工环境要达标--包括环境的美观和净化、农残和肥的使用等要达标。再次是产品要可追溯,将建立追溯体系,目前永川秀芽、永川香珍等包装上已经有了二维码,一扫即知生产者,如此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三是在技术创新上求突破。要按照供给侧改革的精神,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要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尤其是在茶叶生产上,要实现清净化、流水线化,减少人工的参与,做到鲜叶进去、茶叶出来,如此既降低成本、也减少污染的可能。

       四是在品牌打造上求突破。产业上要做名牌。目前茶叶产业正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食用菌正申报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企业要有品牌。目前茶叶正在打造15个“云”系列品牌,已经注册14个;食用菌产业要打造企业的自有品牌;所有产品要努力开展“三品一标”的认证,三品即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标即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五是在融合发展上求突破。要充分利用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用好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养生”、“+休闲”、“+创意”、“+采摘”、“+互联网”等。目前,许多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基地,已经开始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黄瓜山、八角寺、桃花岛等每年均有赏花、采果等活动,玉琳茶业在网上卖茶,曾复鑫蔬菜合作社等在网上销售番茄等。但是,这种融合,还是初步的、粗浅的,效益远远不够。如果融合得好,可以实现效益的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