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照顾精神残疾前夫35年 书写人间温情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7-05-12 22:21:50
5月10日,云雾山脚下的临江镇天星村中嘴村民小组在初夏的阳光里祥和宁静。杨某默默地在一块玉米地里拔草,对我们视而不见。

照顾精神残疾前夫35年 书写人间温情

——记永川区“最美残疾人家庭”候选人肖治英家庭

永川日报记者 孔秀英 文/图

 
肖治英在地里干活,杨某在一旁扯杂草。

       5月10日,云雾山脚下的临江镇天星村中嘴村民小组在初夏的阳光里祥和宁静。杨某默默地在一块玉米地里拔草,对我们视而不见。在他已然混乱的精神世界里,他只认得照顾了他35年的前妻肖治英。

       他对肖治英说:“肖大娘,我要吃新鲜菜。”

       肖治英也不知从何时起,杨某对自己的称呼从名字变为了“肖大娘”。曾经的夫妻关系,因为“肖大娘”的称呼似乎变成了长辈和晚辈的关系。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周围的村民却很理解:“杨某生病后像个娃儿似的什么都不懂,肖治英照顾了他30多年,两个人已经有了像母子一样的亲情。”

       肖治英哄着杨某:“好,好,中午给你煎藤藤菜。不要跑到街上去了。我和杨红超等你吃饭。”

       杨红超是肖治英的第三任丈夫,已经和肖治英一起照顾杨某18年了。这三个62岁的老人,因为命运的坎坷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书写着人间的善意和温情。

       苦难来临,她不离,也不弃

       1980年,肖治英与临江镇的杨某结婚。杨某是其父亲领养的独子。次年肖治英生下儿子,还沉浸在幸福甜蜜之际,苦难却悄悄来临,丈夫杨某因未能顶替亲生父亲进城当工人患上了精神病,每天外出乱走,生活不能自理,更不用说做农活了。

       上有老,下有小,主要劳动力变成了需要照顾的病人,重担一下压在了肖治英肩上。田里、土里、家里,她忙得团团转。为有点零用钱,她贷款买小猪、承包柑桔树。年底卖了猪卖了柑桔还贷。就这样,年年贷,年年还。

       为了生活,她不得不样样自己去争。她跟好多人吵过架,甚至动过手,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她用一个农村妇女的超常勤劳和强悍,努力支撑着这个家。“要劳动才有。没有(钱),别人更要欺负你。”

       这样一个要强的女子,却默默承受着患病丈夫的无理打骂。杨某不允许别人进他的屋子,肖治英每次给他洗衣服只有趁他出去时进去“偷”。没想到有一次杨某转身回来刚好遇上,他破口大骂,还用石块掷肖治英。肖治英捂着流血的额头,哭着跑开了,独自在外面坐了很久,想了很久。第二天,洗好的衣服又整整齐齐放在了杨某床上。

       “只有杨某可以‘收’(土话,让别人服)她。别的哪个敢去骂她?她不跟你跳多高。”村民们说。

       “他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能跟他计较吗?如果不管他,我心里过不去,不忍。毕竟我们是夫妻。孩子我都可以带走,但他连饭都煮不了,我走了哪个拿饭给他吃?”不管多苦多难,她都没离开这个家,情愿被已不知世事艰辛只知问她吃饭的杨某“收”。娘家人劝她回永川,有人劝她离婚,都被她拒绝了。

       “累吗?”记者问。

       “当然累。那时年轻,累了歇一歇,似乎就又有力气了。又起来做。”肖治英略带怅惘地说,那么多年,竟然不知不觉就混过来了。

       她用了“混”字。其中的艰辛和委屈,或许只有她自己能体会。

       两次带着前夫出嫁

       撑了10年,杨某养父看肖治英实在太辛苦,力劝她和杨某离婚。公公亲自给她“介绍”对象——同一个村民小组的李方元。“单身汉,勤快,老实,嫁过去你不会吃亏。”

       肖治英也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她对李方元提出的要求是,“虽然杨某可以和他父亲住在一起,但他没有生活能力,所以我还是不能丢下他不管,你要和我一起照顾他。”

       善良的李方元答应了。和他结婚后,肖治英重新感受到了幸福,于第二年生下女儿。李方元是石匠,每天挣钱贴补家用,从不和她吵架,对她体贴入微。虽然离了婚,杨某父亲在她再婚后第二年去世,她仍然在经济紧张的条件下,花了几百元妥妥当当地操办了后事。过后,又把杨某接过来一起住。

       可惜这样的生活没过几年。1998年,李方元因为肺病去世了。有一次肖治英真想一死了之,但看着两个孩子和已经无依无靠的杨某,她又让自己像陀螺一样飞转了起来。

       肖治英决定不再嫁了。没想到,一年过后,她感觉自己全身都没了力气,连背草都背不动。到医院一检查,是甲亢。无奈之中,她只好选择再找一人依靠。有人给她介绍了江津的杨红超。杨红超听说肖治英的经历后,对这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女人又怜又爱,坚决要和肖治英结婚,并表示自己要和她一起照顾杨某。一次肖治英生病,他背着肖治英到了镇上的卫生院,在家给杨某和孩子们做饭,往返家里和医院数次,一连几天天天如此。肖治英放心了,和杨红超结了婚。

       杨红超没让肖治英失望。他也是石匠,勤快,能干,还不打牌。“要不是他,我的骨头可能早就敲得鼓响了。杨某可能也早已不在了。”肖治英说。

       一声“肖大娘”,饱含的是精神残疾前夫对她的依赖

       不知从何时起,杨某开始叫肖治英为“肖大娘”。他不认识自己儿子,也不知道自己孙子。他只知道跟“肖大娘”要吃的,“肖大娘,我要吃冰糕。”“我要走肖大娘那里去。”

       因为杨某不能正常跟人交流,洗澡洗头都要靠哄。对他说,“洗了澡可以吃块米花糖。”杨某就乖乖地去把澡洗了。杨某的床,肖治英也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床白色绣花的蚊帐,因为经常洗涤而从没有因为污渍汗渍翻黄。

       每天杨某都要出去到处走。肖治英经常要给他三五几块零花钱带在身上。“他也是个人,到街上走一趟两手空空地回来,怪可怜的。手里有钱,万一他饿了想买个粑粑也方便。”

       每次女儿回娘家,也要拿点钱孝敬“杨大爷”,给他买点零食。杨红超就更不用说了,有点好吃的,如果杨某当时没回来,也要给杨某留一份。

       前年,政府给了3.5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给杨某在老屋处建了三间房。建好后有人逗他:“你有了新房子,该搬到新家去啦。”杨某嘟囔着说:“我有家,我不搬。”

       随着年龄的增大,肖治英全身也添了不少病痛,有时忍不住会痛得呻吟出声。这时杨某会神奇地停下自己的疯傻,对肖治英说:“你去拿点药来吃嘛。”这是他表达得最清楚的话,也是对肖治英这么多年辛苦付出的最大安慰。

       天星村的民政社保员程兰说,肖治英非常吃苦耐劳,一直凭她的勤劳支撑着一个家,这么多年,她连临时救助都没向政府要过。前些年杨某吃的低保,每个月只有100多元,直到前年办了残疾证后,杨某每月的补助才涨到了500元。

       由于杨红超也没有子女,为了晚年生活有着落,六年前,杨红超和肖治英办了离婚证,自己办了五保户,但仍然和肖治英生活在一起,照顾杨某。这个看似关系复杂的家庭,因为善良和爱心而变得简单和融洽。

       同组村民凌大姐对肖治英的家庭赞许有加,“她和杨红超都是好心人,照顾了杨某这么多年,确实不容易。说真的,其他人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