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残疾夫妇21年只为做好饼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7-05-08 23:09:42
每天凌晨3点,杨玉兰夫妇便起床和面、清洗制饼的材料,早晨7点位于渝西广场玉屏天桥下的一个鲜肉饼小摊饼香四溢,夫妻俩做的鲜肉饼、绿豆饼,一天可以卖出数百个,前来买饼的客人很多都没有想到他们夫妻俩都是聋哑人。

残疾夫妇21年只为做好饼

——来自永川区最美残疾人家庭候选人杨玉兰夫妇的报道

永川日报记者 张 玲 文/图

 
图为夫妻俩制作锅盔。

        每天凌晨3点,杨玉兰夫妇便起床和面、清洗制饼的材料,早晨7点位于渝西广场玉屏天桥下的一个鲜肉饼小摊饼香四溢,夫妻俩做的鲜肉饼、绿豆饼,一天可以卖出数百个,前来买饼的客人很多都没有想到他们夫妻俩都是聋哑人。

        “21年来,他们夫妻俩讲卫生、重品质,做的饼受到大家的喜爱!”谈起创业经历,杨玉兰的母亲告诉记者,夫妻俩都是聋哑人一路走来甚为艰辛。为了做好饼,憨厚老实的夫妻一直潜心研究,特别注重肉质、卫生,一年365天每天很早就开门应客,晚上很晚才下班,靠着一手摊煎饼的好技术,用微薄的收入撑起一个家。

        拒绝低保自力更生

        5月6日,记者来到玉屏天桥下的鲜肉饼小摊前,看到唐开志、杨玉兰夫妻时,他们正在小摊前制作煎饼。和面、摊开、加入肉末、压平、起锅……一气呵成,30多秒钟的功夫,一个香喷喷的鲜肉饼便从锅里新鲜出炉,令人垂涎欲滴。

        “当时我们家情况很特殊,丈夫在医院住院4年,女儿杨玉兰又是聋哑人,我以前就打算自己照顾她一辈子,不打算让她成家。然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时,她和同年级的学生唐开志产生了感情。当时我非常反对,学校的校长还亲自给我做思想工作,最后为了孩子的未来就同意他们成家了。”在小摊前,杨玉兰的母亲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因同命相连而走到一起,曾在饮料厂工作,后来下岗后当过服务员、卖过东西等。曾经,社区的工作人员考虑到他们都是残疾人还打算给他们申请低保,但他们坚决反对了。他们告诉我,低保应该给那些更困难的人,我们虽然残疾,但我们有手有脚可以自力更生。

        缘分天注定,苦难共同舟。 就这样,1986年,他们勇敢地走到了一起。杨玉兰夫妻虽说残疾但却不卑不亢、不等不靠,他们凭自己的双手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他们在玉屏桥街边摆煎饼摊20多年。他们用诚信和品质吸引了顾客,也为市民提供了美食。

        苦点累点也做良心饼

        说起最初摊煎饼创业的想法,杨玉兰的母亲笑着告诉记者:“因为他们是残疾人,打工四处碰壁,于是我找到玉屏社区的领导希望解决一下就业问题。最后,他们就尝试着在玉屏桥下做鲜肉饼,开始的时候就给邻居们尝了一下觉得可以,有人还提出花钱来多买点。他们夫妻俩就开始选用好的面粉、精心搓揉面粉,做出良心饼。

        1996年,杨玉兰夫妇俩自己制作了一个鲜肉饼的小摊,就这样开起制作鲜肉饼。夫妇俩边做边卖,最忙的时候一天睡不到4小时,到了饭点常吃不上饭。“揉面粉是个辛苦活,冬天锅前边热、后边冷,夏天干活还经常因湿热中暑!每天要揉40—50斤面粉非常费体力,因为长期的体力活,让夫妻俩还患上了各种病,”杨玉兰的母亲说,不过苦点累点也不算什么,只要一开工,看到闻香而至的顾客,夫妻俩就特别高兴!

        “鲜肉饼一出锅,只要看一眼就知道火候、配料是否合适,不好的宁肯不卖,也不能砸了牌子和信誉!”夫妇俩通过小本子写字告诉记者,他们坚持做良心饼,一直坚持作好卫生,坚持购买好肉等食材。

        为满足不同客户对健康和美味的需求,夫妇俩不断改良煎饼制作工艺与配料,从原来简单的鲜肉饼,还研发了用糯米制作的绿豆饼等不同种类的产品,成为市民路过渝西广场必尝必买的小吃。

        “为了做好饼,父亲经常到书店看书,研究制作方法,通过一次一次的努力,最终研制出独特的配方。我的父母不光爱学习,还很善良。我们家卖鲜肉饼的生意很好,有几次就收到50元一张的假币,当时父母也很难过,但最终他们把假币处理了,没有拿出去害人。” 正在广西读研究生的女儿唐茜在谈起父母时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尽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从开门第一天起,杨玉兰夫妇的小摊前总是有很多人购买,很多周边区县的人慕名前来购买。为此,夫妻俩几十年如一日耐着性子,每天早上3点起床,一直忙到天黑。多的时候,夫妻俩一天卖50斤面粉制作数百个鲜肉饼,累得他们真想找个帮手。曾经也有人想加盟,但他们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然而从去年开始,杨玉兰夫妇的小摊前却多了一个年轻小伙——他的名字叫王波。原来王波也是一名聋哑残疾人,家里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四处求职无果,最终杨玉兰夫妇觉得王波为人踏实,就收他做学徒并每月付工资给他,准备将自己的这门手艺传给他。

        “杨玉兰夫妇为人很善良,经常帮助别人。你看旁边这个小伙子就是他们的徒弟,每年夏天夫妻俩去看女儿的时候,那几个月卖饼的收入都是给小伙子的。”在采访中,周边摆摊的左邻右舍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