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情倾青山 挚爱无限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6-11-02 22:40:33
等偏高的个子,壮实的身材,黑里透红的脸膛,粗壮的手臂和手掌,彰显出一个山里汉子的勤劳与辛苦

情倾青山 挚爱无限

——记国有林场云雾山分场黄沙管护站管护工石利平

永川日报记者 凌泽恩/文 刘 灿/图

 
图为石利平检查虫害。

       中等偏高的个子,壮实的身材,黑里透红的脸膛,粗壮的手臂和手掌,彰显出一个山里汉子的勤劳与辛苦;舍弃了江边的繁华闹市举家迁居山林,舍弃了建筑工地的高薪和当老板的美好前景成为森林的建设者守护者,舍弃了日复一日的青春岁月和无数的白天黑夜就为了一片森林的“健康”,舍弃了全部的积蓄挽救养女的生命。他,就是国有永川林场云雾山分场黄沙管护站管护工石利平。

       第二代林场工

       今年48岁的石利平,出生于长江边的江津白沙,在那里长大成人的他习惯了水码头边的繁华。成人后,石利平来到广州建筑工地打工,逐渐成长为承包的工程“老板”。1995年,父亲从林场退休,作为轮换工,在父亲的威压之下,他顶替到了云雾山林场黄沙管护站。

       到了林场,他感到了巨大的差距。从收入上看,他在广州带工月收入上千元,而当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工资多为三四百元,他到林场后的工资仅200多元。在生活上,昔日江边的热闹繁华和建筑工地的喧嚣,如今变成了冷寂凄清;老家舒适的楼房变成了山里低矮潮湿漏雨、满布耗子洞的土墙房,比农家的茅草房还差,住在里面全身瘙痒;买菜、买米都得到临江场或者陈食场去,那时公家车又少、又拥挤,常常是自己背着一大背篼东西,车子挤不下了司机不准上,只能背着走回山上;后来小菜主要靠自己种了,但当时因为没有电、更谈不上买冰箱,吃个肉打个牙祭要半个月才有一次。每回一次家,都很费劲,为了到临江场火车站乘坐早上5点过的521次火车,他半夜2点就要摸黑下山步行约3个小时。所以,最初那一年多的时间,好几次想走人不干了,但是拗不过父亲的执着,在林场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鼓励下,他终于定下心来,成为二郎山下的第二代造林、护林人。后来,还把妻子也接到山里,共同守护那片山林。

       但是,20多年的林间生活,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病。虽经医治、长期服药,但是走起路来,才48岁的他已经不是那么灵便。

       8年种树200多亩6万多株

       进入林场工作的早期,他当了8年的生产工,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山上打窝、担苗、植树、担水浇苗、铲草、施肥,种植的树种主要是杉树和做隔离林带的木荷。

       山路难行,担苗担水担肥不易;山石嶙峋,打窝、把树种活更不易。即便如此,每年,他一个人要植树造林二三十亩,每亩330株,8年里他总共造林200多亩6万多株,而且要保证绝大多数成活。其间辛苦,难以言表。

       守护大山不分白天黑夜

       后来,生产力发展了,植树都成规模地进行,没有常设的生产工了,他便也成了一名管护工。在管护工的岗位上,他不分白天黑夜、落雨天晴,让这片森林拱卫着一方生态——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砍除隔离带的杂草和灌木,就成为他的日常工作。

       石利平负责的林区,南从二郎尖起,北边到芋荷湾煤矿,东面到山顶与江津林场交界处,面积3000多亩,跨临江镇、陈食街道多个村庄,单面行程14公里。每天一大早,无论是天晴落雨、遑论是否露重,他都要背上水壶、装着笔记本和干粮的挎包,左手一根拐杖、右手一把长长的砍刀,爬坡、下坎,穿行在林间,查查树上有虫没有,瞧瞧树木有没有被盗伐,一边走一边砍除隔离带上新长出的草木。看见人家户、林区劳作的农民或者行人,就给大家讲讲要注意森林防火大道理小道理、大方向和小方法,遇到铲草烧灰机肥、上坟化纸、在林区抽烟的,就立马制止并向群众讲清危害和后果等道理……中午时分,他到达责任区的最北端,有时候时机凑巧,能在当地百姓家找顿饭吃,但更多的时候是就着自带的开水吃干粮。然后,又从另一条路巡查返回。

       曾经,发现有人盗伐林木、盗采白石矿后,他和场里的同事王彼在山林里连续几个夜晚蹲守,终于震慑了盗伐者。

       2010年初夏,松毛虫暴发成灾,他和专业的治虫工人一起,抬机器、背农药,从早上6点到中午2点,一干就是40多天。中暑头晕了,就掏出包中的十滴水兑水喝几口。森林发生虫害防治,必须及时治。因为是山上、树木又高出人头一大截,要治是很困难的。防虫治虫,几乎年年都有。石利平说,好得这几年搞了黑光灯诱捕,用的是太阳能灯等,轻松多了——巡山时只要把太阳能发电面板上的枝叶、灰尘清理一下就可以了。

       经过石利平日复一日艰辛细致的工作,他的管护区21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山火。仅有的一次山火,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也因为他的敏感和平时的工作到位得到及时排除。

       记者采访时,行走在二郎尖至芋荷湾一带的林间,空气清新、鸟语树香,谁说这里没有石利平20多年的辛劳与苦劳呢?

       勤奋的探索者

       1998年,林下经济渐渐成为热门话题。有关政策也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搞林下经济。石利平便把妻子动员到林区来,承包了10来亩地,搞起了林下种植和养殖。在种植方面,他先是种了1700多株黄花梨,间种枇杷;2007年,他全部换种枇杷。在黄花梨丰收的时候,每年他要收获数万斤梨子,自己忙不过来,要请十多个人帮忙。

       现在,他的园子里每年还能产两三千斤枇杷;还种有黄桷树苗木2万多株,还有柑橘、香樟等果树或者苗木。他还养过西藏鸟鸡,两斤多重的鸡卖到了150多元一只,后来因为山上黄鼠狼、老鹰、鹞子偷吃无奈作罢。

       林场的负责人王彼说,石利平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敢于探索、善于探索,也有一定的成就。

       大山一般的男子汉

       石利平是一个心胸宽广、充满爱的男子汉,对于妻子、对于养女,展现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山一般厚重的挚爱亲情。十多年来,他的妻子一直和他一起在山上生活,没有收入,全靠他那点工资和经营林下经济的收入,但是家庭和睦、二人没有红过脸。他的女儿,虽是养女,他却待之超过亲生女儿。2011年,时年17岁的养女患上了一种怪病,高烧连续不退、耳后现小疙瘩。小医院无法辨识,区内最大的医院估计是淋巴癌但不能确诊。无奈之下,他们到了重庆新桥医院,经过活检,以及重医、新桥、大坪三家医院的专家会诊,确诊为马尔尼菲真菌感染——这种病,在中国发生得很少,难治。在治疗中,用药量大了,养女身体受不了;小了,又治不好。为此,专门从广州花了1万元请专家会诊,先后住院3次,花了30多万元,花光了他家的全部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债,但是石利平没有说一个“不”字。

       围着青山转,20多年来,石利平没有出过远门,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都奉献给了这座大山,先后获得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区林业局、林场的防火先进个人、植树造林先进个人等荣誉十多项。但是他仍旧坚守在青山之上守护着这篇森林、守护着这片大山。采访中,他说:自己对林场已经有了感情;做一个人,就要对家庭、对事业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