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彩色之秋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6-10-28 00:50:33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即秋季萧瑟肃杀,逐渐变寒入冬。秋,也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李叔同的《送别》诗中所写,是容易滋生忧虑、产生别离、感受凄凉的季节。

彩色之秋

——走进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看何埂镇种植业风光

永川日报记者 凌泽英 文/图

 
冬豆丰产。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即秋季萧瑟肃杀,逐渐变寒入冬。秋,也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李叔同的《送别》诗中所写,是容易滋生忧虑、产生别离、感受凄凉的季节。

       然而,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正所谓九月金秋,稻谷、高粱、红薯以及特色水果等农副产品都在秋季成熟采收,田野山间呈现出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不信,你瞧,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的何埂镇,彩色之秋已映入眼帘。

       田间:“天干芝麻雨淋豆”

       20日,天气晴好,田坎上,黄黄的冬豆点缀着田野,给大地缠上了“金腰带”。鱼龙村枣子湾村民小组村民苏文心在地里采收冬豆。饱满的黄豆角似串串鞭炮在田埂“聚会”。苏文心告诉记者:“‘天干芝麻雨淋豆’,是说芝麻经得起天干,黄豆则需要丰沛的雨淋。今年雨量充沛,冬豆丰收了。”他们脸上挂满了笑容。

       采收黄豆后,一捆捆抱上三轮车,生产便道、农村公路建设优势尽显。“不用走太多路,也不用肩挑背扛,方便极了。”该镇党委委员胡波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修建生产便道40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和耕作条件。

       山坡:林下套种正当时

       石笋山村坡地多,2013年该村引进业主流转1050亩土地种植水果,之后采取了“公司+农户”的路子,每股1000元,部分村民和业主各占50%股份,双方共同经营管理。

       因争取到区农委的柑橘标准示范园建设项目,亩投入资金1500元,使这片坡地得到了整治,地里修起了耕作便道、排水沟渠,每隔一定距离还建好了喷灌设施等。

       由于坡地贫瘠,为改良土壤,区农委专家还提出了在果树成林前套种豆科植物的办法。眼下,冬豆采收后,继续套种胡豆。村民一边铲草覆土,一边打窝点胡豆,还有的给果树施肥。小湾子、严家湾、人市上等3个村民小组一片火热,有近20名村民在坡上辛勤劳作。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争取产出最大效益。”该村党委书记邓昌碧告诉记者。村民们“骑着双马儿跑”,既领土地流转金,又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何乐而不为?!

       棚内:循环产业成常态

       该镇狮子村的重庆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是一个以秀珍菇为主打品种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目前已建成38个大棚,生产线彩钢房3000余平方米,冷库700平方米,机械化灌装生产线1条,占地面积50亩左右。去年该公司生产规模210万袋,实现产值1300余万元。

       “我们靠的是工厂化生产技术!”公司总经理曹继岗指着大棚里堆满菌袋的钢架说,每个大棚装有8个大功率空调,可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出菇量,实现一年四季都可产菇。现在,公司一边忙着将废弃菌包下架,一边购原材料、制菌种、装菌袋,以备12月上架生产。

       而看似废弃的菌包,有三种渠道进行处理增加收益。一是用来做圣水湖农业园区内果树、蔬菜的肥料;二是秀珍菇菌包内还有部分营养未分解完,其他食用菌厂进行添加后可再利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三是部分菌包卖给白市驿某生物肥料厂,经添加其他基质,发酵后制作成生物肥。

       曹继岗介绍说,该公司下一轮生产规模依旧是200余万袋。采取“公司+大户”的经营模式,公司占大部分,其余带动农户。不再设定每个农场主5万袋规模,由农场主自行选择确定。

       运用科技,让园区农业实现良性循环。这既是区农委、区科协等部门单位追求的目标,又是何埂镇党委、政府实现科技要素聚集、推动现代农业腾飞的期待,更是园区业主、大户节能增收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