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真情平息“赡养风波”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4-09-15 22:13:29
2014年2月25日上午10时许,一位中年妇女把一个半身瘫痪的老人留在朱沱镇综治办公室,情绪异常激动地说:“我也不管了,他的儿子和女儿都不管,我为什么要管!今天我就把他交给你们政府,随便你们怎么办!”

永川区联系服务群众案例选登系列报道之六

真情平息“赡养风波”

——一位老残军人走出养老困境的启示

永川日报记者 龙远信 通讯员 徐光彬

       2014年2月25日上午10时许,一位中年妇女把一个半身瘫痪的老人留在朱沱镇综治办公室,情绪异常激动地说:“我也不管了,他的儿子和女儿都不管,我为什么要管!今天我就把他交给你们政府,随便你们怎么办!”抛下这句话,中年妇女便转身离开了,留下老人满脸老泪纵横,不断抽搐……

       朱沱镇综治办干部苏中印耐心地安抚老人,终于从老人口中了解到基本情况。老人名叫张庭发,73岁,朱沱镇滩子口村石坝上村民小组人,残疾退伍军人,每月领取残疾军人补助1500多元,年轻时在四川凉山剿匪受伤,双脚掌前部分被截除,后又因病生活无法自理。刚才送来老人的是他二儿媳妇龚太琼。

       “风波”缘起

       综治干部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对张庭发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老张1977年转业回家务农,娶了一位结过一次婚的妻子。膝下有两个养子刘晓华、刘晓平,一个女儿张晓英,已远嫁南京多年。

       2012年,30多岁的刘晓平在厦门建筑工地务工时不慎摔死,建筑方一次性赔偿95万元,其中22万元是赔偿给死者父母的赡养费。老张含泪安葬儿子后不久,也因中风造成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全靠老伴照顾。次年4月,老伴却因病撒手而去。半身不遂的张庭发老人由谁照顾?在众多亲戚见证下,老张与大儿子、二儿媳妇、小女儿共同商定:由大儿子和二儿媳妇共同赡养父亲,每家轮流居住半年,女儿每年适当给一些生活补助。

       一晃半年过去了,生活在二儿媳妇龚太琼家的半年时间到了,按协议老张应到大儿子刘晓华家生活,可大儿子全家外出在厦门打工十多年了,尽管家里修了一大幢房子,却无人居住。大儿子一家想找人照顾老人,因老张生活不能自理,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因此老人只能继续生活在二儿媳家。大儿子无法兑现“商定”,一场赡养“风波”由此引发。

       打破“僵局”

       是日上午,朱沱镇综治干部及时联系村组干部共同进行疏导和劝说。中午,安排老张在政府食堂吃过午餐后,干部们继续对其进行劝导、安抚,请他相信党委、政府一定会妥善处理他的养老问题。同时对龚太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调老张对其一家有养育之恩,作为儿媳虽没有赡养公公的法定义务,但有道德和亲情责任,大儿子赡养不到位也是事出有因。

       镇村干部用诚心打动双方,张庭发、龚太琼先前心中拧紧的那个“绳结”开始松开了。镇村干部郑重允诺,尽快通知老张其他子女回家商量老人的赡养问题。当天下午,龚太琼终于答应,愿意暂时将老张领回家继续赡养。

       通过多方联系和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2014年5月初,由镇综治办牵头,联合区法院第三法庭、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张庭发和刘晓华夫妇、张晓英、龚太琼等亲朋好友,在滩子口村办公室召开张庭发老人赡养问题调解会。前后经过四次用心的调解,基本达成了共同努力解决老人养老问题的协议。

       创新“破题”

       尽管刘晓华夫妇愿意将老人接到务工地,但张庭发和亲朋好友都不接受;尽管小女儿愿意接走父亲,可张庭发却坚决不答应。

       谁照顾老人生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镇村干部经过多次研判,提出了送老人到民营老年公寓的想法。一开始大多数不同意,尤其是张庭发本人及其子女,担心被别人说三道四。通过反复宣传老年公寓的优势,帮助他们分析眼下的现实,终于,龚太琼在宁夏读大学的儿子刘泽涛首先接受了建议,并乐意去做老辈的工作。同时镇村干部组织其家人到永川区民营“永康老年公寓”做了实地考察。看到老年公寓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家人和亲朋好友都接受了。张庭发老人虽仍有顾虑,也答应暂时住一阵子再说。

       今年5月29日,镇村干部和家人把老张送到了老年公寓。看着家人和镇村干部远去的背影,老张多少有些伤感、有些无奈。6月20日,当综治办干部再次带领张庭发的亲人去看望他时,老人满脸幸福地告诉综治干部:“这里好得多,有人陪我说话,吃也吃得好一些,就连洗澡也有人帮,就是想你们能够经常来看我……”

       启示:

       一场“赡养风波”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张庭发老人高兴了,他的亲人放心了。同时,从张庭发老人的赡养问题,为当前如何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提供了“标本”意义。

       第一,农村养老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人口老年化时代的到来,由农村养老问题而引发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以说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重大课题。而今,集中养老是一种发展趋势。但是,很多老人和家人不能接受的原因,主要的不是经济困难,而是观念落后。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集中养老设施的建设,督促规范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同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转变群众观念,将需要帮助的老人送入养老机构,既减轻子女压力和负担,又让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第二,服务群众要真情实意。服务群众要带着深厚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面对矛盾纠纷,要做到“四心”,即耐心了解情况,诚心打动群众,用心做好调查,真心解决问题。

       第三,群众工作要细致严谨。有些矛盾纠纷纷繁复杂,历时较长,企图打“闪电战”是不现实的。干部除了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尽办法解决具体问题,多走访、多了解、多调查、多分析、多反馈,把工作做细,把细节做实,把好事做到底,让群众有信任感。

       第四,疏导工作要善于创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群众工作就是这样,要找准关键点、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龚太琼的“甩手不管”到愿意“暂时”将老人领回家照顾,从老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到愿意一试,再到后来“一脸幸福”,创新成为平息风波、破解难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