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草药银针除病痛 丹心妙手保康宁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4-07-09 23:12:08
近年来,我区中医事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师。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医医学,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促进全区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去年12月,区人才办、区卫生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监察局、区中医药学会等部门组织开展了永川区第二届名中医评选活动。

       近年来,我区中医事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师。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医医学,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促进全区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去年12月,区人才办、区卫生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监察局、区中医药学会等部门组织开展了永川区第二届名中医评选活动。经过多位重庆中医学界专家、重庆名中医参与评审,评选出了阳正国、彭玲、何中美、王强、彭勋超、彭志财6名医德、医风、医技兼备的永川名中医。

       据了解,本次评选活动是永川时隔10年后的第二届名中医评选。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0名永川区名中医。

针刀专家

——记区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彭勋超

       走进区中医院针灸科,每天都可以看见这样一个人:身穿白大褂,手拿银针,面带笑容,不停地穿梭于各个住院病房之间为病人治疗。默默践行德才兼备的医生职责,以日诊治患者高达100余人次的医治量和高超的针灸技术,被病员称为“神针”。他就是永川区第二届名中医、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彭勋超。

       作为永川首位针灸推拿本科学士、教授、中医主任医师、针刀研究室主任,彭勋超充分发挥针灸推拿“简、便、廉、验、效”的技术优势,深入发掘了针灸典籍中的学术宝库,掌握各种全息针法(如耳针)和特种针法(针刀、松筋针、平衡针)的现代针灸技术。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针灸科主任彭勋超带领全科职工奋发图强,在短短的数年内,把针灸科建设成为在规模上、诊疗技术上超同级综合医院的科室,在重庆市区县中医院的针灸科中处于领先地位,被评为重庆市中医针灸重点专科、中国特色中医专科,科室还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单位。

       除完成临床带教、乡医培训、大学上课(文理学院晚上)外,彭勋超还注重学术研究,笔耕不止,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论文,先后在《中医杂志》、《中医正骨》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参编中医骨伤、针灸、针刀研究生教材《针刀医学临床研究》等,先后主研“肩舒胶囊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头皮针治疗偏瘫的临床研究”、“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其中“肩舒胶囊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曾获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科技项目研发奖”一等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传承中医的创新实践者

——记区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何中美

 

       有着20余年从医经历的何中美是区中医院耳鼻喉科的一名主任中医师,同时也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五官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永川区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永川区医疗事故鉴定组成员。

       何中美实践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通过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他主张祖国医学既要传承,更要推陈出新,必须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为发展中医药学服务。他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治疗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形成了多个病种较完整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已成为永川区中医耳鼻喉科的一大特色。

       “何中美个人年做手术500余台次,门诊5000余人次。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独立开展了喉癌全切、下颌骨正畸、喉内显微手术等,手术水平及层次在国内同级中医院中领先。”区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何中美主任中医师积极传承中医药学术,拜永川区中医院知名中医耳鼻喉专家毛得宏主任中医师为导师,传承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同时,他经常到上级医院观摩学习,加快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他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和临证心得,将自己的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给学生。

       近年来,何中美撰写和发表了论文《中药内服加灌鼻法治疗萎缩性鼻炎15例》、《综合方法治疗耳闭32例》、《中药内服及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疗效观察》等。同时,他还研制了多种院内制剂,研究了愈咽片治疗慢性咽炎,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人赞回春手

——记区中医院骨科主任彭志财

 

       从医20余年,彭志财一直苦心钻研技术,敢为人先,主刀无数高难度手术。在短短的几年里,他让区中医院的骨科悄然崛起,声名远扬,吸引周边区县乃至贵州赤水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20多年里,无论是严寒、酷暑,不管是白天、黑夜,一旦有急诊病人,彭志财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从无怨言。他为人热情、态度和蔼,一贯视病人如亲人,处处为病人着想,想方设法为病人解除痛苦。同时,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控制药品比例、单病种限价等惠民措施,尽可能的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多次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交口称赞,收到表扬、感谢信及锦旗40余次。

       2009年5月10日,12岁小男孩王山春因为车祸在赤水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医生建议左脚从膝关节处进行截肢。孩子的父母瞬间懵了,一个12岁的男孩被截肢后该如何生活。于是孩子的亲戚建议,到永川区中医院找彭志财医生,他也许能救这个可怜的孩子。通过联系,王山春当晚被接到永川中医院,彭志财连夜为他做了保肢等手术,终于保住了孩子的双腿。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彭志财处处为病人着想,努力挑战一个个高难度的手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提高了他们术后的生活质量。每年他参与手术达700台次以上,多次独立完成各种高、精、难手术,多次获得医院颁发的技术创新奖。

       在科研学术方面,彭志财告诉记者,在工作中他注重中西并重,善于总结,尤其在脊柱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发表了“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后路椎板横突间等环状植骨内固定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比较”等文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医者仁心

——记区中医院肿瘤科主任阳正国

 

       今年50岁的区中医院肿瘤科主任阳正国有着一长串的头衔: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肿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理事、脾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永川区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永川区中医院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从初出茅庐的新手医生到如今的区中医院肿瘤科负责人,阳正国已经拥有近30年临床经验。他始终倾心于中医事业,长期坚持从事以中医为主的治疗方向。

       “临证近30年,先后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王辉武、周天寒及永川区名中医李斯梅,得到老师的悉心栽培和指导。善用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危重疑难杂症,擅长治疗脾胃病、郁病、老年病、湿热症、癌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阳正国笑言,他以自己的医术能为更多的患者治病而高兴。

       阳正国承担门诊、查房、教学等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培养和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他努力传承中医药学术,积极参加中医药学术活动。担任永川区中医院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的阳正国,不断整理、总结老师的学术经验和自己的临证心得,撰写了《王辉武治疗痤疮经验》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医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参编《伤寒论使用手册》等中医专著,参与科研课题“鱼酱排毒合剂治疗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获重庆市卫生局科技奖二等奖。

       近年来,在区中医院创建国家级三甲中医院的过程中,阳正国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全面开展专业技术攻关,向国内先进技术看齐,不断提高内科的学术水平和地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学深品正 待患如亲

——记重医附属永川医院肝肠科主任王强

       在同行眼里,他是一个技术精湛、敢为人先的专家学者;在患者眼里,他是一个待患如亲、医术高超的救命医生;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个学深品正,严慈相济的老师。他就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肛肠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王强。

       自从事临床工作30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医肛肠工作,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病、危急重症方面具有独特的诊疗技术专长。他勇于创新,积极继承、发扬中医临床医学,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在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方面成绩显著。

       他非常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他应用小剂量骶管麻醉(2%利卡因5ml)做肛直肠手术,取得良好效果。他采用一期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缩短了治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其他肛肠疾病,他也坚持以中医为主的治疗,中药及中成药处方比例达85%以上。

       王强认真学习专业技术,钻研医学理论,先后在省市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他带进修生20余人,培养接班人2人,其中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他医术精湛,医德医风好,在渝西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他被评为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受到同行和病员的好评。江津、潼南、铜梁、大足、双桥等周边区县的肛肠患者常慕名前来就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白衣秉丹心

——记区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彭玲

 

       走进区中医院一楼,当你看到一位身穿白衣,脸庞圆润,带着一副黑色眼镜,眉眼细长而弯,给人感觉和蔼、可亲的医生,那便是永川区第二届名中医、区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彭玲。

       在急诊室,医生几乎可以遇到各种门类的疾病,症状千奇百怪,有的是书本上没有的,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急诊科的工作是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一走进这个大门,人就要马上进入状态。” 彭玲说,医生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病人和家属看在眼里,小小的细节即能透露出你对病人的关爱程度。

       彭玲今年44岁,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区中医院工作,是全国名老中医王辉武老师的第四批师承弟子。20年来,她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具有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科、心病科、肺病科、糖尿病科及脾胃病科的疾病。

       近年来,彭玲每年甲级病历符合率98%,参加抢救每年60次左右,参加疑难、危重诊断符合率96%左右,病人满意率98%以上。在工作成绩得到肯定的同时,彭玲依然踏实进取,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用于临床工作中,为病人服务,她还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种培训、讲座,每年承担院内及科内小讲座10次以上,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仅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广,技术水平也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记者 张 玲/ 文 见习记者 陈科儒 通讯员 胡学银 郑 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