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子明书画誉巴蜀 武侯祠联传大名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4-04-24 22:58:54
上一篇写清末民初书法家的文章刊出后,很多文化界的前辈读了觉得很有意思,鼓励我坚持写下去,通过对永川书画家的发掘,展现永川文化的魅力。
武侯祠三顾堂大门游子明所书对联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藏有游子明长联的四川省新都县升庵祠

       上一篇写清末民初书法家的文章刊出后,很多文化界的前辈读了觉得很有意思,鼓励我坚持写下去,通过对永川书画家的发掘,展现永川文化的魅力。有的老先生还主动提供资料、图片,殷殷之情,令人感动。有的人也说了,在文章中漏掉了一位重要人物——游子明。其实,不是漏掉了,而是因为他的材料相对丰富,也颇具代表性,需单独成文。

       游俊(1884-1951),字子明,号盲禅,原重庆市永川县何埂乡人。先后入永川中学堂、四川藏文学堂读书,1919年任永川县立中学学监,后任彭县知事、天全县县长、江油县县长等职。好古文辞,善书画。画以山水见长,旁及人物花鸟,书法碑帖兼融,朴茂清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成都以卖字画为生,成都武侯祠、新都桂湖升庵祠等风景名胜地至今还留有他的手迹。

       2008年游览武侯祠,在“三顾堂”正门发现游子明先生所书的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落款为“永川子明游俊。”在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地骤见乡贤手迹,自豪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此联用语极为洗练,而内涵却非常丰富。上联中所说的“两表”即前后《出师表》,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五年和六年两次出师伐魏前向刘禅表明心迹的名篇,感人肺腑。诸葛亮以 “两表”来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故曰“酬三顾”;下联所说的“一对”即是指《隆中对》,这是诸葛亮推心置腹地谈自己的政治抱负,向刘备提出了一个共图霸业的方案。此后,诸葛亮就是按照这个方案,辅佐刘备父子建立蜀汉政权,并以此为基础推行兴复汉室的大业,其深谋远虑,足以光耀千秋! 整副对联紧扣“三顾”,中心突出,言简意赅,真是大家风范!观其书法,用笔沉着厚实,力能扛鼎,受颜真卿书法影响很大,结字中宫收紧,字形修长,有欧阳询、张猛龙的风貌,遒劲丰润,浑然一体。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咸丰二年简放四川学政,对巴蜀书风影响很大。因为何绍基书法以学颜真卿为主,晚年潜心北碑、秦汉篆隶,蜀中书家崇尚颜真卿、北碑者甚众。游子明的书法与当时蜀中书风是一脉相承的。前辈文人题字通常都会在姓名注明自己的籍贯,带有浓烈的乡梓情怀。游子明对联落款为“永川子明游俊”,前文杜品琳都江堰二王庙对联落款为“永川杜品琳敬题”,都体现了这一点。家乡养育了这些文人墨客,他们吟诗作画、挥毫作书也为家乡争光添彩。

       因为名气较大,游子明在蜀中所留下的诗词、楹联、书法较多。他曾为新都桂湖升庵祠书长联:“荷花香罢桂摇秋,好风月,尽勾留。酒不招李翰林,诗不和杜工部,睹一龛肖像,我激起谏诤精诚。蛮烟瘴雨砺贞操,况贬潮韩愈,转成化蜀文翁;系忠义于平湖,数百载仰言表行坊,何须问浩浩洞庭、澄澄西子;衣带缓时人欲倦,臭皮囊,勤摆脱。官莫寻谢知县,将莫遇马威侯,叹满地疮痍,谁有个痌瘝怀抱?落日浮云装幻境,恐哭汉贾生,犹似投江屈老,拜宝光而绕塔,十三层皆禅门觉路,再休管年年芳草、夜夜啼鹃。”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追述历史,感叹时事,借以抒怀,叹个人际遇,极富艺术魅力。

       有趣的是,游子明在蜀中所留的两副对联,一短一长,都颇具代表性。短则高度概括,语言洗练而内涵丰富,短短十个字把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的故事和诸葛亮以前后《出师表》袒露忠诚的高风亮节写得淋漓尽致:长则极尽铺排之能事,谈古论今,浮想联翩,用188个字将桂湖的美景、杨升庵的风采、时事的变换、内心的感慨写得波澜起伏。从而集中而全面地展示了他的学识、文才、修养和气度,其高超的文学才华和精湛书法艺术完美结合,可谓“珠联璧合”!

       游子明的诗词也极富才情,曾见其题画诗,有句云:“蜀中将士好私斗,可怜父老水火间。横征暴敛欲无已,相携避走青城山。传闻小盗阻行路,回头思登峨眉巅。僧徒眠食自莫保,留客寺口多索钱。五七洞天非乐土。桃源何处寻神仙?秋风黄叶堕寒露,纷纷点点鬓毛边。进无可进退难退,踌躇徒叹行止间。”直抒胸臆,真实反映了四川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有一首题画诗,是写给革命先烈车耀先的:“与君旧有车笠盟。一死一生见交情。王家山头寻常事,席地酣眠均可记。太息唐师不负人,终为人负病然身。努力餐兮努力餐,话到当年徒伤神。桐叶枝繁蕉叶长,薰风凉处隐夕阳。君跛厌步尘嚣地,我盲不看傀儡场。只此碧天堪静坐,醉时临流枕石卧。优游自得人为谁?耀先子明两相知。”落款为:“癸酉夏四月,旧同事车耀先即笠盟兄嘱画,挂省门以为仲翔居士疥壁,盲禅。”后有印章两方,一方朱文印“盲禅”,一方白文印“游俊子明”。 车耀先(1894-1946),四川大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川康特委军委委员,1940年3月被捕,先后关押于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监狱,1946年8月18日英勇就义。“癸酉”即1932年,从中可见车耀先与游子明曾为同事,两人相聚,车耀先请游子明画画,游子明画后题诗。 从“一死一生见交情”、“ 耀先子明两相知”等句,不难看出二人感情之深。此后不久,即1932年5月9日,车耀先在成都少城公园召开纪念“五九”国耻群众大会,在会上怒斥蒋介石的卖国投降政策,反动军警闯入会场捕人,他在群众的掩护下脱险,转移到上海。这首诗不仅见证了他们的深情厚谊,字里行间也抒发了游子明的忧国忧民之情。

       据永川老书家邱启亨先生云,游子明曾多地为官,清廉正直,颇受百姓拥戴,与刘伯承等爱国将领也多有交往,也算进步士绅。解放后归故里,因耳聋戴助听器,当地农民误以为是发报机,打成特务。被镇压后才发现刘伯承在红军长征时期写给他的信,非常器重他。可惜了一代文才!

       王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