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粮痴”陈老汉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4-03-27 23:19:27
97桶蜂、水产鱼13.5亩、速生桉200多亩、玉米和优质稻200多亩……当看到这一串数据的时候,或许你无法想象,这是一位60岁农村老汉和妻子每年经营的产业。
陈平(右)查看养蜂情况。

       97桶蜂、水产鱼13.5亩、速生桉200多亩、玉米和优质稻200多亩……当看到这一串数据的时候,或许你无法想象,这是一位60岁农村老汉和妻子每年经营的产业。

       这位老汉叫陈平,是陈食街道复兴寺村村民。

       不开砖厂种粮食

       在从事种养之前,陈平和朋友一起承包砖厂。2006年,他主动退出,转行种起了粮食。对于陈平的“180度大转弯”,许多人感到不解:包砖厂经济收入不错,为什么要累死累活地种粮食,当地地道道的农民?对此,陈平给出的答案是:“看到那一块块撂荒地,我的心里难受啊!”陈平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也多了,种地的人自然就少了,而我们国家的粮食并不富裕,粮食可是宝中宝呀!有了粮食,发展副业才有保障。

       一个普通的农民,深怀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殷殷关切之情,在自己本该享清福的年纪,正儿八经地经营起了自己的种养事业。从种玉米、种稻谷、种树,到养鱼、养蜂,近8年来,陈平不吝投入资金,更不惜花费时间和心血,渐渐地扩大规模,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周边村民有闲置的土地,都向他“推销”。

       前不久,一名村民打电话告诉陈平,“有100多亩田土荒起了,你种不种?”100多亩。陈平一听,迅速赶到现场,只见整片的稻田犁了都没人种,有的地方还长满了草。陈平坦率地说:“说实话,当时不是很想干,到那些田土的路很窄,不方便现代化机械种植和收割。但是后来一想,我不去做哪个又去做呢,最后还是同意了。至于问题嘛,总有办法解决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劳动日程满满当当

       记者去采访的当天,陈平刚好给树施好肥。回到家中,没有停歇,便又端着饲料给鱼喂食了,“下午摇蜂蜜,明天整田,后天……”每天的日程,陈平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陈老汉有一儿一女,都在外上班,家中只有他和妻子两人。除了种植和养殖,还要带孙子和外孙。因此,在家中,陈平和妻子有明确的分工,妻子主要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和照看孩子,而大部分的农活都压在了陈平一个人的身上。每天,村民们总能看到陈平“泡”在田间地头铲铲挖挖、仔细查看的情景,久而久之,村民们都叫他“粮痴”,简直把整颗心都“栽”在土里了。只有农忙时节,他才会请来周边村民帮忙,给他们每天每人80-100元的工钱。因此,在他的周密安排下,他的农作物耕种、施肥都不误农时。

       儿女们总不满地劝他:“都恁个大年纪了,还做啥子,身体做出毛病来了就晓得厉害了。”陈平却总是笑着说:“我身体好着呢,每天劳动,不好都难!”

       陈平的执着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也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支持。有什么种养技术培训,街道有关人员都会通知他参加,同时,街道还积极帮助他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供水、改善基础设施等难题,助他一臂之力。

       看电视更新种养技术

       “不要看我恁个忙,晚上我就是不吃饭都要看新闻。”陈平说,他当过区人大代表,也是陈食街道本届的区党代表,关心时事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因此,从中央到本地,哪天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出台了什么政策,他都能说出个一二来。这些信息的获取,让他更加了解发展种养业的利好,也更坚定了他发展种养业的决心。

       除了看新闻,陈平还特别喜欢看科技频道。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他可学到了不少种植养殖的技术。电视上学、书上学、向专家学、在实践中学,这就是陈平自己摸索出来的学习技术的秘方。当下正是蜂蜜丰收时节,陈平每个星期摇一次蜂蜜,能摇出300多斤,平均售价能达到50元/斤,由于他的蜂蜜质量好,总是供不应求。

       如今,陈平“土专家”的美誉也传开了。来苏、五间等兄弟镇街的人也向他请教养蜂技术。对此,陈平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看到大家积极发展农业有好收成,陈平也觉得特别快乐。

       今年,陈平虽然60岁了,却仍然干劲十足。陈平说:“莫让年华逝水流!人生短短几十年,就是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永川日报记者 谢 凤/文 见习记者 陈科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