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抗疫赢!
连日来,在抗疫之战的前沿阵地,一个个逆行的身影昼夜奋战,一幕幕温暖的镜头感召人心。这些闪亮的“最美身影”,带给我们岁月静好、安居乐业的温暖和感动,带给我们夺取抗疫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党员“夫妻档”肩并肩
他们是夫妻,同是党员。
10月30日晚9时30分,南大街街道火车站社区的综合服务专干曾雪飞这个时候才从一天忙碌的抗疫工作中缓下劲来,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而此时,她的丈夫、区人大常委会南大街街道工委办公室主任邵波下村参加疫情防控刚刚回到家里,煮了一碗小面“犒劳”自己。
银山公馆36栋被划定为高风险区后,曾雪飞发挥对该小区情况熟悉的优势,迅疾成立由公安、疾控、物业、门岗、网格员、现场工作人员等24人组成的工作专班,她作为副点长,始终坚守一线。丈夫邵波同样身处抗疫一线,一天忙得“脚不沾地”。夫妻俩各自在岗位上奔波忙碌,几天也碰不了一面。
“参加一线疫情防控,最对不起的是孩子,由于每天提交孩子网课作业晚,已多次挨老师‘批评’。”南大街街道党群办主任樊时楷说。
樊时楷的妻子刘继梅是区妇幼保健院康复治疗中心医生,大安街道疫情发生后,她被抽调到大安参与核酸采集工作,一直没有回过家。他们的两个女儿,大的6岁,小的两岁;爷爷奶奶也是70岁高龄,体弱多病。他们牵挂着家人,大女儿上网课更是夫妻俩最大的“心病”。
国庆节后,樊时楷到三环高速路口守点10天,这次疫情发生后又被安排到火车站社区五洲城当点长,统筹安排人员、物资调运、标本转移、医废处置、现场消杀。不仅如此,他还要在横河安置房、汇悦·悦庭、锅厂坳三个移动采样点来回奔忙。
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让樊时楷、刘继梅夫妇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关键时刻,舍小家顾大家呗!”樊时楷说。
连日来,王泽超、潘阳春夫妇坚守抗疫一线,一个下村摸排,一个核实数据,为疫情防控守好各自的“责任田”。
王泽超是南大街街道建环中心负责人,这次疫情防控,他蹲守在自己所驻的谭家坝村,每家每户摸排外来人员,安排村民参加核酸检测,统计数据汇总,每天行程近20公里。
王泽超的妻子潘阳春是南大街街道兴南路社区的卫健岗专职人员。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她不分白天黑夜,搜集数据、核实信息、报送资料,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引导居民做好居家隔离等,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大数据支撑。
在全区抗疫一线,这样的党员夫妻还有很多,他们既是生活中的伴侣,也是抗疫路上并肩携手的战友。正是有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付出与执着坚守,胜利的曙光才离我们越来越近。
教师“搬运队”好暖心
“北大桥村需要一箱消毒湿巾。”“瓦子铺村需要1箱防护服。”每天下午,中山路街道物资储备仓库内,志愿者们进行着物资点数、分拣、装运,忙而有序。连日来,由各学校教师自发参与的志愿者队伍扛起了中山路街道辖区的防疫物资分发、运输工作,有力保障了医务人员、志愿者在战疫前沿的防疫物资需求。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山路街道防疫工作人手短缺,神女湖小学教师康中成、北山中学教师黄江锋、红专小学教师李佑峰、兴龙湖小学教师潘晓宇等10余名教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勇当疫情防控“急先锋”,参与到防疫物资搬运队伍中。连日来,他们每天上午在各小区参与志愿服务,下午便齐聚中山路街道物资储备仓库,按照各个核酸采样点的需求有序分发、转运防疫物资。他们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午休,一瓶矿泉水就能顶半天。
上货装车、下货进库,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他们每次都能保障战疫物资及时到位。“疫情就是命令,尽快将防护服、消毒湿巾等防疫物资送到各点位,才能尽快阻断疫情传播链条,这个保障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由于中山路辖区管辖范围大、人口多,所以最多的时候,一下午我就要搬运80余箱防疫物资,第二天手都抬不起来了。为了及时完成一线防疫物资的配发工作,我们经常忙到深夜,确保在第二天将防疫物资发放到位。”康中成笑着说道。
从教师变身搬运送货的物流人员,他们步伐坚定,心中只有分秒必争将物资按需分发到位的念头,用责任和担当传递着爱心与希望,也传递着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临时管家”让居民食无忧
10月25日,金域蓝湾小区一期(1栋2单元除外)被划定为中风险临时管控区。如何保障这个区域内713户家庭1776人的正常生活?这几天,小区隔板外的28名值守点人员,已然成为1776名居民的“临时管家”。
“15栋4—3—1外卖快下来领取,15栋4—6—2 、16栋4—3—2蔬菜快来领取……”10月29日下午,一群身穿蓝色隔离衣的专班人员和志愿者化身“配送员”,往返于金域蓝湾西门物资集中转运点与居民楼栋间,逐一通知居民错峰下楼领取物资。
党龄15年、中山路街道应急办工作人员辛代川就是在这些“配送员”中的其中一名。
此前半个月,辛代川先后参与凤栖阁、礼乐东方等区域的临时管控工作。10月25日,他又接到指令,担任金域蓝湾小区一期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副点长。
“除了做核酸,专班工作人员喊我们尽量不下楼,太不自由了。”面对小区居民的“埋怨”,辛代川表示很理解。
“隔离有情绪,太正常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24小时不间断守护,对居民合理需求有求必应。”辛代川说。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为保障隔离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20多名值守人员根据各自特长,优化组织安排,周建军、杨权、谢肃川、杨一帆、黎桂熔、龚婷负责健康管理及物资配送;阳武负责管控区域的防疫指导、核酸采样工作;孙启、唐祖兵、熊伟以及保安负责管控区域秩序维护……
一次次跑腿送物,一声声问候,温暖着被隔离人员的心。在专班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下,生活物资及时送上门,特殊人群核酸上门服务,疑难急事一个电话就能帮办……居民逐渐适应了居家隔离的生活。
“非常时期,大家手挽手,同舟共济,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看着小区高效安全快捷的物资运送场景,辛代川如是说。
渝西都市报记者 涂燕 张玲 钟梅 肖必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