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钟梅
永川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重庆西部,因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
永川区内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233条。每天,蓝天白云下,波光粼粼的大小河流在清晨中“醒来”,与云雾山、巴岳山、英山、箕山、黄瓜山等五大山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田园山水画卷。
这些唯美的生态环境,得益于永川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还得益于永川区持续深化“智慧环保”建设,依靠永川区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技术,为水环境、空气质量等精细化管控提供系统科学的决策支持,让污染无处遁形,让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三维立体式监测网络 让污染无处遁形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智慧”的概念及项目建设逐步走进人们视野。今年5月,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永川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开始试运行。
8月18日,走进永川区智慧城市数字指挥大厅,永川区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标准站、设备点位、风场、事件报警,水系分布、断面手工监测、断面自动监测、高密度监测、事件报警,固定监测微站、碳走航轨迹等实时传回的蓝天、碧水、碳中和等各类监测数据不时在大屏幕上更新,国考断面、市考断面、区考断面等水质达标率一目了然。
平台负责人称,永川区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包括生态概览、蓝天、碧水和碳中和四个版块,可以实现大气和水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预警、智能报警、问题交办、处置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
平台融合了卫星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地面监测等各类数据,构建永川区“天空人地”三维立体式监测网络,实现对永川区环境空气质量全面动态感知,利用国内外40多颗卫星,获取了包括各污染物的柱浓度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等各项数据供分析使用,增设40台7参数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监测参数包括PM2.5、PM10、O3、NO2、SO2、CO、TVOCs,每个设备配备1台高清球机摄像头,可实时查看站点周边状况。
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永川区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运算,逐小时对网格浓度进行对比,将污染物浓度超过限值并且超过周边区域限值的区域识别出来,捕捉实时污染问题,通过平台自动识别,相关的报警信息通过手机APP自动发送给前端网格员,网格员根据报警区域开展现场排查和反馈工作,为大气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让污染无处遁形。
18日上午9时许,工作人员发现平台自动报警。随后,她将画面放大,确认是“永川东方宾馆网格”火点报警信息后,便通过平台系统把相关报警信息通过手机APP和短信发送给火点所在镇街网格员,网格员到达现场后进行签到并开展排查,针对问题现场拍照上传反馈。如果网格员现场无法立即处理的,就转办给相关责任单位继续跟进处置反馈。像这样的信息,平台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遇到,通过眼前的这块大屏幕实时监控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情况就是他(她)们工作的常态。
“平台会对各个镇街处理问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各个属地每日的空气质量情况排名,然后综合考核,将责任压力下沉到属地。”平台负责人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以前,水环境、空气质量等情况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巡查,现在,有了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能实时对这些问题发现和处置,进一步增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的能力。
智慧环保监管系统 助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平台负责人称,永川区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以地球大数据为基础,是以生态环境部支持的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水基因溯源先进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环保监管系统,可实现从精准发现问题到科学处理问题的闭环工作流程,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蓝天”版块,平台通过高清视频实时监控,可以看到永川区内所有的大气监测点位、标准站点以及周边环境,实时了解永川的空气质量。
何为“热点网格”?该负责人说,“热点网格”就是将行政区域按照3×3公里划分,利用卫星遥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筛选大气污染的高值区域用以辅助执法检查,进而提升环境监管的精准性,同时在热点网格内加密布设点位,通过大数据运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污染来源锁定到500×500米甚至更小的网格内,为大气精细化监管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该负责人说,热点网格技术已经连续支撑了生态环境部“千里眼”计划的全国强化监督帮扶以及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并在全国150多个城市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永川是热点网格技术在重庆市乃至川渝地区的首个试点,现已取得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
近年来,永川区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全区“一号民生工程”,带动城市环境大幅改善。“碧水”版块整合了永川区现有的流域在线监测等数据,通过在重点断面布设在线监测设备,结合水基因溯源技术,有效解决了“发现问题不及时、排查成本高、污染溯源难”等问题。
“双碳”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平台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构建“星地一体”温室气体监测网络。目前,永川布设了10台CO2监测设备,结合卫星遥感大数据技术,对全区CO2的高排区域进行识别,为后续减污降碳打好基础。
下一步,平台将根据永川区生态环境监管需求继续完善大气和水生态监管体系,进一步打通交通等跨部门数据融合,提升数据利用效率,为生态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化决策支撑,助力永川区生态产业、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除署名外由渝西都市报记者陈科儒摄